中新社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 劉舒淩)臺灣新行政團隊本月初成立後,即宣示推動“具備兩岸特色的金融業務”。但近日公佈的3項開放措施,讓臺灣財經媒體直指新舉措“未創兩岸特色”。
在去年開啟的臺灣“黃金十年”規劃中,推動金融發展的策略之一是循序推動兩岸金融往來,包括以兩岸經貿為基礎、發展具兩岸特色的金融業務。具財經專業的陳衝領銜臺灣新行政團隊上任後,著手推動業界掌握人民幣國際化商機。
自2009年第三次兩岸兩會領導人會談簽署《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兩岸金融業界都認為,彼此交流還處於初期階段,相互間政策限制較多。
今年2月以來,當局主管部門推動兩岸特色金融業務的表態已引起臺灣業界極大關注。臺灣《經濟日報》22日社論指出,該業務指涉及兩岸與香港、因實質經濟活動所直接或間接衍生的金融業務;競爭對手為已在臺灣與大陸建立子行、且以香港為基地的外商銀行,以及未來將在臺灣開拓業務的大陸地區商業銀行。
文章指出,在兩岸與香港構建具競爭力的金融服務網,重點在於效率、産品多元性與相對低成本。目前臺灣銀行業的困難是,在大陸分行據點稀少、業務尚未展開,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辦理人民幣業務剛起步、運作自由度低於競爭對手。
《經濟日報》認為,臺灣銀行業執行兩岸特色金融業務,應定位於“迎頭趕上、不要讓可服務對象流失”,要包括三方面:臺主管機構減少銀行業OBU與海外分支機構執行兩岸金融服務的業務限制,讓島內同一銀行的臺灣業務據點與海外分支機構能夠共同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促進銀行業在大陸設子行並順利展開較全面性的業務。
臺“金管會”本月14日公佈發展兩岸特色金融的3個方向:擴大OBU業務便利企業取得人民幣資金、研議開放大陸官方發行債券等作為臺商授信擔保品、建立兩岸網路金流平臺爭取大陸網路購物商機。
但3項措施讓臺灣財經專業人士及媒體感到“未創兩岸特色”。中國國民黨“國政”研究基金會網站20日刊發開南大學財金係助理教授、特約研究員孫效孔文章,文章直言“三大目標沒特色,不過是事務性小事”。他提出,新團隊應有政策性建樹,尤其不可回避貨幣清算問題的解決。《經濟日報》社論也表示,境外人民幣業務方面,兩岸貨幣管理機構建立貨幣清算機制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旺報》較早時社評指出,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的時機漸趨成熟。臺灣貨幣管理機構須加緊步伐和大陸方面協商,做好各項配套措施,以利金融機構能夠及早辦理人民幣相關業務。文章認為,臺當局循序推動是正確方向,但兩岸金融管理應從建立金融防火牆和決策及資訊充分透明著手,及早規劃兩岸金融發展藍圖及“遊戲規則”是當務之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