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秋季蔬菜上市時節,山東大白菜、白蘿蔔、萵苣、芹菜等價格甚至跌破了菜農的成本價。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做好資訊保障工作,建立健全蔬菜等農産品生産和流通體系,建立解決蔬菜“賣難”和“買貴”的長效機制,維護農戶和消費者的雙重利益。
山東蔬菜遭遇“賣難”
“德州20萬噸芹菜無銷路”,“濟南平陰萬畝青蘿蔔滯銷,4分一斤沒人要”,“萵苣價格進入谷底”……近日,有關山東蔬菜豐收難銷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10月以來,山東菜價達到了全年最低點。
唐王鎮是濟南市周邊較大的蔬菜生産基地,並設有産地蔬菜批發市場。27日,記者在該市場看到,前來賣菜的車輛絡繹不絕,而收購蔬菜的車輛相對稀少。該市場大白菜批發價格5分到6分錢一斤,萵苣1毛到兩毛一斤,蘿蔔五六分一斤。“很多菜賣了還不夠本錢,部分大白菜就扔地裏算了。”前來市場賣大白菜的該鎮南殿村菜農亓同洋説。
唐王鎮樊家村村民樊長東家裏種了5畝地,包括1畝蕓豆,1畝萵苣,3畝大白菜,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肥料300元,澆水用電100元,總共400元。産量8000斤,估計能賣五六百元。一畝大白菜也就賺一二百元,基本白忙活。”樊長東説。
山東農業資訊網數據顯示,山東蔬菜價格除在中秋國慶“兩節”期間略有回升外,8月下旬以來持續下跌。與8月下旬相比,當前蔬菜價格已下跌35.29%。下跌幅度較大的品種有:大白菜、香菜、白蘿蔔、芹菜、番茄等。
針對山東蔬菜“價低賣難”現象,26日,商務部在濟南舉行山東蔬菜産銷對接會,山東省內蔬菜種植大戶、大型蔬菜合作社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型連鎖超市、批發市場參加,對接品種從芹菜、蘿蔔等“賣難”品種擴大到山藥、茄子等十余個品種,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山東部分蔬菜“賣難”現狀。
菜價屢坐“過山車”
專家表示,近期蔬菜價格下跌主要受秋季蔬菜集中上市以及菜農種植增多造成的供求失衡等原因影響。
專家介紹,秋季是山東省露地蔬菜集中上市的旺季,市場供應急劇增加,而消費並沒有相應增長,原有的供求平衡格局被打破。“菜都上市了 , 品 種 多 樣 , 價 格 是 便 宜 了 不少。”在解放東路文博菜場買菜的市民李女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山東省委農工辦副主任劉同理説,由於我國小農經營的現狀,資訊不對稱,生産環節缺乏調控手段,農民安排生産呈發散狀態,“一家多業、一戶多品”,盲目性、隨意性很大,品種上雖然樣樣俱全,但總量上難以形成商業規模,容易造成農産品結構性短缺或者過量。
亓同洋告訴記者,菜花這兩天因為快下市了價格有點回升。“以前菜花哪有種得那麼多的,因為去年菜花貴,今年大家都種了,收購價格從上市的每斤0.36元-0.37元一直往下跌。”亓同洋説。
天氣因素也是推低蔬菜價格的另一隻手。“今年山東整體氣候較為平穩,沒有太大的氣候異常,所以蔬菜普遍增收。”韓西市場一蔬菜收購商告訴記者。
劉同理説,商品價格波動的幅度取決於供求關係的彈性,彈性越小波動幅度越大,因為蔬菜等農産品供求彈性比一般商品小,價格波動自然相對大一些。
合理引導不可或缺
多位專家表示,山東蔬菜“低價滯銷”,暴露了我國農産品市場的脆弱性,也説明農産品生産和流通體系不健全,政府相關部門的資訊保障工作不足。
一些專家認為,從長期來看,政府部門關鍵是要做好資訊保障工作,抓好蔬菜等農産品産銷統籌,加強蔬菜流通體系建設,並在物流、倉儲以及流通方面降低成本。
劉同理認為,政府部門要科學選擇調控時機,加大農業保險推進力度,把政策性保險延伸到生産、運輸、加工、銷售等各環節,最大限度地化解風險,保持市場穩定。另外,要創新農産品生産經營模式,大力推廣“農超對接”等各種對接直銷模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開展訂單經銷,使生産和銷售環節可預測、可控制。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建立解決蔬菜“賣難”和“買貴”的長效機制,完善蔬菜流通體系,建立健全蔬菜流通鏈條;進一步完善蔬菜資訊發佈體系,提高資訊發佈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引導農戶合理種植、適時銷售;建設蔬菜冷鏈系統,保障蔬菜均衡上市,增強市場調控能力,更好地維護農戶和消費者的利益。(記者 張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