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煥古色的衚同、火爆有趣的遊戲、明星璀璨的大片等,皆能帶動北京經濟發展。
數據顯示,涵蓋上述諸多領域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2011年實現總收入超過9000億元,已成為北京市服務業中的第三大支柱産業。
事實上,自2005年至今,北京市的文化創意産業一直“跑步前進”,平均每年增速均高達20%以上。
北京文創産業的蓬勃發展,既受益於契合“北京已進入後工業化時代”的時代趨勢,亦與官方長久以來施以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助力密不可分。
7年發展進入繁榮
進入全面繁榮期的北京文創産業,與科技創新組成“雙輪驅動戰略”,成為北京經濟亮點。
文化創意産業被譽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産業之一。它在北京落地萌芽,始自2005年。
這一年,北京市委九屆一次全會提出,將發展文化創意産業作為次年北京市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有媒體將2006年稱為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元年。
而依據2006年頒布的《分類標準》,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涵蓋9大類: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體、網路及電腦服務,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旅遊、休閒娛樂,其他輔助服務。
據此,無論是潑墨畫就,還是以數字影像技術呈現的《清明上河圖》;無論是北京一條叫賣著菜刀、糖葫蘆的小衚同,還是匯集著影像館、過山車的歡樂谷,都屬於文化創意産業。
2006年的12月,北京公佈了懷柔影視基地、798藝術區、潘家園古玩藝術品交易園區等在內的10個首批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這些特色鮮明的園區,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機構和藝術人口入駐。
2年後,亦屬於文化創意産業範疇的奧運會在北京開幕。其時,北京特色集聚區的數量已增長到了21個。
奧運會的舉辦催熱了北京文創産業的發展。“大腳印”在奧運會開幕式上空綻放後,生産商熊貓煙花産品一時熱銷;而“卷軸”和“畫卷”則使原本藉藉無名的水晶石名聲大振,成為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代表性公司。
此後的2009年,被稱為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的黃金髮展期。這一年,北京文化創意産業實現增加值1497.8億元,佔北京GDP的12.6%,提前實現了北京市十一五提出的文化創意産業佔GDP12%的目標。
北京市統計局在2010年時稱,“十一五”期間,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已具有獨特的優勢。例如,該年北京市電影票房收入接近12億元,同比上漲46%,連續4年全國第一。
2011年底,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佈,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已經從培育引導期轉入全面繁榮期。
目前,文創産業已是北京市服務業中的第三大支柱産業,成為首都轉方式調結構的亮點,其與科技創新組成的“雙輪驅動戰略”,是北京發展的新航標。
政策支援“給力”
北京市不斷出臺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設立專項基金,大力扶持文創産業發展。
“北京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可謂正當其時。”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第三産業比重超過75%的北京,已進入後工業化階段。
“在後工業化發展時期,是要看你的發明、創意有多少,你的智慧有多少,你的無形資産有多少。在建設世界城市、三個北京的方針指導下,文化創意産業還要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而自明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後,北京市就開始不斷施以政策上的扶植。2006年11月,歷時半年、六易其稿的《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産業的若干政策》出臺。它被廣泛認為是指導北京文創産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若干政策》共有35條,分8部分。其中的首條為,“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和領域,鼓勵非公有資本及海外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産業”。而後的第四條亦強調,對一切文創産業的經營主體,無論是企業、事業單位還是個人,一視同仁。
“這表明瞭我們吸引各方資本興辦文化創業産業的決心。”官方在當時的發佈會上稱。同時,《若干政策》中還涉及實施人才興業、保護智慧財産權、加大資金支援等內容。
以加大資金支援為例,北京市設立了兩個專項基金——“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資金”和“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專項資金”。前者的資金規模為每年5億元,用於扶植政府重點支援的産品、服務和項目;後者則用於集聚區的發展。
圍繞《若干意見》這“1”個政策,北京市不斷出臺資金、人才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逐漸形成了“1+X”的政策體系。
比如,北京市推出了《關於金融促進首都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意見》。除鼓勵金融機構提供多元化服務外,《意見》還提到,將連續四年,每年統籌100億資金,支援文創産業發展。
文創産業持續繁榮
7年間,全市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從9.7%提高到逾12%,平均每年增速均高達20%以上。
經過潛心經營,2005年—2011年的7年間,全市文化創意産業增加值從674億余元增加到1938.6億余元,佔GDP的比重從9.7%提高到逾12%,平均每年增速均高達20%以上。
即便在全球經濟低迷、增長乏力的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創意産業亦是逆勢而上。統計顯示,今年前五個月,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産業法人單位實現收入298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2%;規模以上文化創意産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8.7億元。
同期,北京市完成文化創意産業投資113.2億元,同比增長61%。“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呈現的新特點,就是投融資力度明顯加大。”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認為。
此前,官方所總結的北京市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主要特點有: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成效顯著;傳統的文化創意産業優勢地位更加鞏固;文化航母集群發展特徵顯現;園區集聚發展格局已經形成;文化走出去優勢明顯。
而“龍頭企業帶動、産業關聯、科技支撐、體制轉型、公共平臺支撐”5大發展模式,則為北京文化創意産業發展過程中獨具的模式。
文創産業的高速發展,與文化市場的火爆密不可分。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北京全市電影院線觀影人次達到1703.7萬人次,票房收入7.3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1.3%和27.8%;47家主要劇場和6家體育場館演出6602場,迎來觀眾452萬人次,演出收入達5.01億元。
而這也刺激了社會資本進入文化市場的熱情。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北京市共有民營院團530家,平均每月新增11家。而演出機構則有1430家,每月新增25家。
龍頭企業方面,截至目前,北京已有上市的文創企業50家,包括軟體、網路及電腦服務業38家以及和廣播、電視、電影業7家。
根據規劃,到“十二五”末,北京還將新增文化創意上市公司50家,屆時將形成“北京文化”板塊。(記者 尹聰 蘇曼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