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城建大項目助推經濟發展 135項工程投用

時間:2012-11-19 11:00   來源:東北網

  近日,哈市一批路橋建設改造和“三溝”治理、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等135項城建重點工程投入使用。其中,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11條、長度118公里,新建橋涵21座;馬家溝、何家溝綜合治理全面完成污水截流和處理、河道整治、綠化造園、路網建設和清水入河等5個方面工程建設;全市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完成410萬平萬米。這些項目完成後,進一步優化了城市路網格局和交通環境,全面提升了城市內河區域環境品位,顯著改善了一大批市民居住環境和城市重點街路形象。

  【三環路聯通】

  構建大跨度交通主幹道

  2012年,哈爾濱圍繞完善城市環路快速交通體系、促進東部區域路網關鍵節點疏解暢達、加快西部新興經濟區交通聯繫的新戰略整體發展要求,全面組織實施了三環路聯通、城區節點打通和路網“微迴圈”疏通工程為主要內容的“三通”工程。截至11月10日,今年共新建改造道路146條,橋梁34座。目前,城區路網框架體系基本形成,主城區交通節點基本打通,城市路網通行能力全面提升。

  作為我市城建道路交通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三環路江北段、江南段西線和東線部分路段已相繼建成。今年重點實施了西部連通線(群力高架橋二期續建)工程、南部連通線工程和東部連通線(化工路)工程。

  目前,三環路西部連通線工程已完成,東部連通線工程將於11月20日通車,南部連通線除一苗圃高架橋和藍天油庫地道橋外,王崗高架橋、學府立交橋及相關路橋工程均已完成,待明年南部一苗圃高架橋和藍天油庫地道橋建成後,全長54.29公里、貫穿城市6個區的三環路北線、西線、南線和大部分東線將連通,成為城市路網體系中的重要骨幹環路,在城市週邊地區形成一條長距離、大跨度的交通主幹道,可快速分流區域過境車輛,緩解主城區交通壓力,便捷區域與三環路之間的連接。待濱北鐵路橋建成後,三環路將閉合成環,哈市城市道路“兩軸、四環、十射”的交通骨架基本形成,並將實現立體交叉、網路通達的現代城市交通體系。

  作為外環幹道,三環路將滿足哈市未來大工業物流組織的需要,對哈爾濱未來的發展,特別是經濟的發展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哈爾濱的新工業佈局大部分在三環和四環之間,而四環路相對距城市中心區較遠,哈爾濱的城市基礎設施延伸至四環尚缺乏條件;而從産業佈局調整來看,三環路空間區域位置適宜,銜接城市中心和周邊外延區域的功能作用突出,對産業的拉動性很強;從資源來看,三環路有著激活城郊土地資源的內在動力,是城市資源整體利用、城市交通整體完善的一個重要聯繫紐帶。三環路將進一步密切松北、道裏、南崗、香坊、平房、道外6個行政區和高新開發區、群力、哈西、哈南工業新城等城市新興經濟區的交通聯繫,促進沿路區域高新産業、製造業、化工業、物流業及新居住區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將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老城區節點打通】

  承文脈通“血脈”消堵點

  老城區,往往是交通擁堵的重災區。“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心區週邊無路可走”,一位資深城建專家認為。為有效緩解跨區交通堵塞,提高區域間道路互通疏解能力,今年我市主要完成了保健路、八區地道橋、哈雙南路3項打通工程。

  如今,通車後的保健路西接哈雙南路與三環路西線相連,東經通鄉街、紅旗大街與二環路相通,與其他路網形成了一個“小西南環”,解決了從鄉政街至金山路近10公里內無東西向交通通道的問題。在香坊、南崗、道裏西南部區域形成一條新的主幹通道,完善了區域路網格局,可有效分流和興路、三大動力路交通流量。此外,目前哈西地區與城市中心區域的聯繫,主要是通過學府路、西大直街以及2010年打通的鐵路街。哈西站建成投入使用後,這一地區的車流量將劇增。這樣,原本是交通瓶頸的西大直街將因分流哈西站地區的車流而更加不堪重負。陽明灘大橋及三環路高架橋工程以及哈雙南路、哈平路等西部路網建設工程使哈西站的路網骨架更加完善,可有效分流西大直街等周邊路段的交通流量。

  霽虹橋區域,已經成為哈爾濱中心城區的最大交通瓶頸,該區域的擁堵現象幾乎成為一種常態。造成這種擁堵的原因就是,在南崗區、道裏區、道外區之間,該區域除了霽虹橋之外,無路可走,要想在這三個區之間往來,只有霽虹橋這一條途徑。沒有路,就要修路,在哪修,怎麼修,成為專家研究的焦點。

  市建委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了當時設計八區地道橋的背景。具有滄桑歷史的霽虹橋與人文氣息濃郁的哈三中、繼紅小學相輔相成。因此,有學者認為,在這裡修路會破壞該區域原有的城市文脈。如何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解決交通擁堵,成為市建委需要破解的首要問題。經過多次反覆研究論證,確定了地道橋的方案,並且八區地道橋的欄杆與霽虹橋風格統一,既傳承了文脈,又可解決交通擁堵。

  八區地道橋的通車,進一步完善了城市中心區域的交通路網功能,形成一條穿越鐵路,連通三個城區的新的交通通道,快速分流自火車站途經霽虹廣場前往道裏區、道外區的車流,緩解霽虹橋、一曼街、景陽街、經緯街、地段街的交通壓力。同時,與三環路西線交會、已經通車的哈雙南路,向東可通往保健路地道涵,大幅提高了西部路網交通承載力,完善了我市整體路網格局,並有效改善了周邊企事業單位及居民的出行條件。

  【路網“微迴圈”疏通】

  提高區域內部交通組織能力

  拓寬改造公濱路、打通延興路、建設松北區世茂大道下穿四環路橋涵……這些工程的建設,為重大項目、新城區以及保障房等提供了重要的配套路網。

  ——實施重大項目保障服務工程,結合鐵路集裝箱貨運樞紐、華南城、地鐵工程等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建設完成了公濱路拓寬改造工程、龍鳳路打通、躍興街改造、馬家溝何家溝沿岸路橋建設等一批工程,為重大項目順利推進提供基礎設施保障。

  ——實施區域路網連接工程,以優化重點區域交通組織,改善企事業單位及居民出行條件為重點,建設改造了顧新街、職工街、林興路、鑄鋼街,打通延興路、大連路等道路,加強了區域路網交通聯繫。

  ——實施新城區路網建設工程,結合完善新區交通功能,建設了松北區世茂大道下穿四環路橋涵、松花江北岸防汛通道前進段、規劃1路、規劃164路及文化中心C路、文化中心F路和文化中心棧道,高開區規劃182路、規劃204路,經開區松花南路、南城二路、城南四路、城南八路、城南九路、城南第六大道,城南第九大道,利民開發區北海路、通海路、深圳大街、瀋陽大街等一批道路,進一步完善了新城區路網,提升了交通組織能力。

  ——實施保障性住房配套道路工程,結合棚戶區改造、市直解困小區等新興居住區建設,建設完成了濱電路西段、建安四南段、百利5號路、南郡小區規劃南北路、南郡小區規劃、動力東西街等保障性住房周邊配套道路,進一步完善了新興居住區交通功能。

  【新路橋效應】

  改變城市空間佈局

  新路橋效應,早已超越了自身的交通功能。

  冰城人全力實施的“北躍、南拓、中興、強縣”新發展戰略,正在改變這座城市的空間佈局。大規模路橋建設,正是這一“改變”的重要支撐。

  哈爾濱的城市界限,在路與橋的不斷延伸中飛速擴張,城市的容顏也因哈南區域、哈西、群力等區域的飛速變化,洋溢出青春的活力與自信。

  路通了,一些區域工業發展功能得以加強;橋通了,一些地方更加適宜生活與居住;路橋聯網了,整個城市的載體功能進一步增強……由路和橋所形成的強大“引導”力量,正在將人們從密集的老城區引向新城,將分散在主城區的企業引聚到一個個産業園區,也進一步形成了吸引外來投資者的産業生態環境。由此,哈爾濱的空間佈局更加合理,城市發展更具競爭力。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平房區很遠。三環南部聯絡線的學府立交橋、王崗高架橋的通車,形成從江北到平房的直達通道。不僅如此,陽明灘大橋、三環路、王崗高架橋、學府立交橋、哈平路,將成為從松北區至平房區交通的“快捷鍵”。同時,主城區到平房區的車程也大大縮短,主城區和平房區真正融為一體。

  這些與平房區連通的條條大路,也為哈市産業的戰略轉移、經濟要素的流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學府路高校圈的智力資源可以和哈南新城融為一體,為其提供智力支撐,形成有效的“科技流”;“三大動力”工業區及高開區、經開區等主城區的先行“經濟圈”,與哈南新城的“時空”界限也將打破,可打造出高度緊密的産業鏈,形成輻射“經濟流”。

  【治水秀城】

  生態經濟效益連環衍生

  徹底終結城市內河40餘年的污染史,把穿城而過的3條河流由垃圾污染帶打造成景觀生態廊道。在這個過程中,城市更宜居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強了,沿岸區域甚至成了“黃金”通道……一切想到的、沒想到的連鎖反應在接連發生。

  實施河道整治工程,形成以自然駁岸為主的42公里生態河道;實施景觀綠化工程,新增綠化面積200萬平方米,辟建廣場公園42處,形成了沿河區域綠色景觀生態長廊;實施路橋建設工程,何家溝和馬家溝郊區段共貫通道路60公里,新建改造車行、人行橋梁30座,建成互通便捷的沿河路網體系;實施清水水源工程,馬家溝、何家溝已按計劃注入清水,實現了“清水河中流”目標,構築清水穿城過的內河生態水系。

  當環境資源具備了吸引人停留的資本時,良好生態便衍生出經濟效益。

  “三溝”改造讓公園景觀近在咫尺,成為沿岸地産開發的大賣點。幾年前,顧鄉區域的美晨家園樓盤出售時,售樓員對其旁邊的何家溝只字不提。即使在樓市持續上揚的前幾年,靠近何家溝區域的住宅售價雖然便宜,仍不太好賣。而如今,美晨家園不遠處的湖景春曉樓盤已將何家溝水系景觀作為環境優勢列入其宣傳文案中——不但將何家溝治理效果圖放大了吸引眼球,更把“獨享何家溝親水景觀”作為樓盤重要的宣傳語。

  “三溝”改造,是生態資源的再造,對哈爾濱人的生活和城市的發展正在産生巨大的影響,沿線經濟要素集合的熱度已經呈現,其聚合效應必將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放大。

  “北國水城”項目建設完成後,松北水系將得到有效貫通,雨洪調蓄能力將極大增強,現有排澇站的排澇能力將得到優化和提高,內澇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並將進一步增強城區主江道的行洪能力,提高松北的防洪水準。通過該項目各項工程的運作,將全面提升哈爾濱城市品位,轉變以往“身處河邊不見水”的狀況,使市民置身於湖光山色之中,體驗“四面荷花三面柳,最愛湖城行不足”的美好感受,成為哈爾濱城市建設的新亮點。

  此外,今年我市實施的410萬平方米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使全市7萬戶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正在建設中的哈爾濱大劇院項目,構築以廣闊水域為背景的自然景觀環境和寬敞開放的公共空間,搭建市民休閒、娛樂、文化交流及欣賞高雅藝術的“城市舞臺”。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