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十二五”西部經濟及收入增速超全國平均

時間:2012-02-20 15:16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2月20日電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務院近日批復同意《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了西部大開發“十二五”時期的奮鬥目標,其中包括區域經濟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以下為答問全文:

  日前,國務院批復同意《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就此,記者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同志進行了採訪。

  問:據了解,“十一五”時期是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速度首次超過東部地區的五年,也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品質最好、人民群眾得實惠最多、對國家貢獻最大的五年。請問,這些顯著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十一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特別是西部地區各族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建設取得全面進展。一是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西部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3.6%,經濟總量佔全國比重提高了1.7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逐步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交通運輸骨架初步形成,新增公路通車里程、新增鐵路營業里程分別達到36.5萬公里和8000公里,新開工建設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三是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重點生態工程進展順利,森林覆蓋率提高近3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生態環境品質進一步改善。四是特色優勢産業快速發展。資源優勢逐步轉變為經濟優勢,三次産業結構調整至13.1:50.0:36.9,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五是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明顯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2.5%和13.2%,社會事業建設得到加強,基本公共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六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各項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投資發展環境明顯改善,內陸開放、沿邊開放迅速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初步形成。七是西部大開發激發和調動了西部地區廣大幹部和各族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展現出奮發圖強的堅強意志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有力地推動了西部大開發,形成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良好局面。西部大開發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問:我們注意到,中央多次強調要堅持把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放在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優先位置,《規劃》也明確提出要從全局和戰略高度認識西部地區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和承擔的特殊使命,請問主要是出於什麼考慮?

  答:胡錦濤總書記在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事關各族群眾福祉,事關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西部大開發承擔著特殊使命,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中處於突出重要的地位。一是西部地區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難點和重點,201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只有71.4%,僅相當於東部地區2003年的水準。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必然要求。二是西部地區是我國貧困面最廣、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的區域,城鄉居民收入只有東部地區的70%和55%左右,全國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和已明確實施特殊扶持政策的3片中,有10片分佈在西部地區。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實施扶貧開發攻堅,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三是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地,社會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立足擴大內需方針,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的有效途徑。四是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分佈的地區,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75%左右,同時,西部地區與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接壤,陸地邊境線佔全國的80%以上。加快西部地區發展,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是各族群眾共用改革發展成果的客觀需要。五是西部地區是我國大江大河的主要發源地,是森林、草原、濕地和湖泊等集中分佈區,生態地位極為重要但又十分脆弱,加快西部地區發展,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

  問: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國內外發展環境異常複雜,如何判斷“十二五”時期,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面臨的新形勢?

  答:“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西部大開發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一是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推進,生産要素在全球範圍內加快流動和重組,有利於西部地區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全面提升內陸開放型經濟發展和沿邊開發開放水準。二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經濟結構深刻調整,有利於西部地區充分發揮戰略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巨大的優勢,積極承接産業轉移,構建現代産業體系,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三是西部地區投資環境和發展條件不斷改善,各族幹部群眾求發展、奔小康的願望更加強烈,有利於西部地區進一步解放生産力,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四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更為突出,國家不斷加大支援西部地區發展的政策力度,有利於在根本上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共同富裕。

  問:“十二五”時期,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是什麼?

  答:“十二五”時期,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思路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關於新形勢下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部署,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進一步加大投入、強化支援。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提升發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美好家園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著力推進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著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優化區域佈局,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西部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規劃》按照中央關於到2020年西部地區要實現綜合經濟實力上一個大臺階、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上一個大臺階、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個大臺階的總體要求,在綜合經濟、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特色産業、公共服務、人民生活、改革開放等7個方面提出了西部大開發“十二五”時期的奮鬥目標。主要包括:區域經濟增速和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雙高於”全國平均水準,新增鐵路營業里程1.5萬公里,森林覆蓋率力爭達到19%左右,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0%以上,城鎮化率超過45%,等等。

  問:國務院已先後批復3個西部大開發五年規劃,請問“十二五”規劃有哪些亮點?

  答:西部大開發已進入第12個年頭。《規劃》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圍繞主題主線,進一步明確了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基本思路。

  一是在開發理念上,更加注重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明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將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擺在突出位置,堅持在高起點上加快發展,把後發趕超與加快轉型有機結合起來,既要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又要在“好”上做文章,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西部特點的新路子。

  二是在開發方式上,更加注重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明確提出要深入實施以市場為導向的優勢資源轉化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提升産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建設國家能源、資源深加工、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同時,適應國內外産業轉移趨勢,把有序承接産業轉移單列一節,明確提出了要求。

  三是在開發佈局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點經濟區培育壯大,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一手抓老少邊窮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民族地區跨越發展。

  四是在開發重點上,更加注重集中力量解決全局性、戰略性和關鍵性問題。如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破解交通和水利兩個瓶頸制約。生態建設更加注重建立長效機制,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更加注重突出重點、綜合施策,提出要加強5大重點生態區綜合治理。“三農”建設在強化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的同時,針對西部牧區、林區分佈廣、面積較大的特點,把振興牧業經濟和提高林業發展水準單列兩節,有針對性地分別提出了建設任務。改革開放指向更加明確,進一步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一步突出內陸和沿邊地區開發開放。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