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生産基地,預計今年棉花總産量將近300萬噸。棉花豐收棉農是否能增收?機採棉市場有多大?記者來到新疆産棉大縣呼圖壁縣、機械化程度很高的農八師149團,實地了解棉花的種植及棉農的收入情況,傾聽棉農的心聲。
加入合作社豐産又增收
在呼圖壁縣二十里店鎮十四戶村的棉田裏,一些人正彎腰摘棉花,走近一問才得知,都是十四戶村的棉農自己在摘棉花。一位棉農一邊低頭摘棉花一邊説:“今年棉花的價格比去年低,而農資價格卻比去年高,拾花費比去年又漲了一元,我們辛苦勞作下來只有微薄的收入。”同村的棉農馬希春忍不住説道:“我們是豐産不豐收啊!”
呼圖壁縣大豐鎮卻是另外一種景象。在大豐鎮聯豐村萬畝棉花示範田裏,記者看到,這兒的棉桃開得格外多,棉花的行距與間距也非常整齊。聯豐村彥軍棉花合作社的負責人王彥貴説,這裡加大力度發展現代農業,光節水就有8種模式,而且棉花産量也很高。畝産可達到400多公斤。
同樣的土地,棉花産量為何相差這麼多?王彥貴笑著説,其實也沒啥,只是用了科學的方法來種植和管理棉花。
前些年,農民大都是傳統分散的種植模式,土地不集中,防治病蟲害、推廣矮密早栽培、膜下滴灌等技術都無法統一,採棉機、大型植保機等現代化農業機械也無法大面積推廣。為尋求農民持續增收的突破口,2008年,大豐鎮打破了原有一家一戶分散灌溉和經營的制約,實現了大田種植、灌溉的集約化、規模化管理,成立了35個棉花合作社。2009年合作社籽棉單産達350公斤以上,較往年提高單産70公斤以上,每畝收益增加300元以上。
王彥貴指著眼前的一片地説,這一塊地有720畝,以前是67戶人家的棉花地,現在集中到了8戶用統一模式經營管理。今年風調雨順,棉花長勢很好,再加上秋天光照足,棉桃都開花了,每畝收成380公斤到450公斤不成問題。“這幾天軋花廠的老闆已來過好多次了,跟我們談棉花的價格。”王彥貴説,“我們的棉花品質好,我有信心跟他談,把價格再提高點。”
記者感言:土地條件相同、人力資源相同、水利資源相同,為什麼産量相差很大?棉農收入相差也很大?大豐鎮的實踐告訴我們,農業要發展,農民要增收,必須走規模化生産、集約化經營的路子。
農民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土地性質沒有發生改變,所有權還是農民自己,流轉不失地;土地交由種地能手打理,種地的收益可以保證,自己還可以創業搞別的,為家裏增加收入。大豐鎮通過新型土地聯營合作社的建設,實現了農業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轉變,實現了科學技術推廣和農業生産效益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