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經貿廳廳長:現階段保持合理順差仍必要

時間:2011-04-15 16:42   來源:羊城晚報

  中國六年來的首個季度逆差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但海關廣東分署14日發佈數據顯示,在全國呈現貿易逆差10.2億美元的情況下,一季度廣東省外貿順差仍達288.8億美元,大幅增長54.8%。對此廣東省外經貿廳廳長梁耀文昨天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貿易順差由綜合競爭力和産業競爭力決定,無論是中國還是廣東省,現階段保持合理的順差仍十分必要。

  貿易平衡不是靠壓出口

  羊城晚報: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出現六年來首個季度貿易逆差,但作為外經貿大省,廣東卻繼續保持順差,您怎麼看?

  梁耀文:一季度廣東繼續保持順差,且順差比前兩個月擴大了84.4億美元,這與全國的整體情況有所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出口面臨較大壓力,首先是進口價格持續提升,特別是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其次,近期勞動力等生産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對出口競爭力造成衝擊;此外,中東及北非地區的動蕩可能無法在短期內得到緩解,未來國際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仍可能會繼續上漲,這加劇了廣東企業的進口成本,未來全省順差可能會減少。

  羊城晚報:商務部長陳德銘上周表示,中國將在5-10年內實現資本“進”“出”基本平衡,並預計2011年全年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將進一步下降,這是否會對廣東以出口為主的外貿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梁耀文:未來國家將積極推動外貿平衡發展,外貿政策基調是穩出口、擴進口、減順差。這既是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全球經濟均衡發展的要求。我國力求“進”“出”基本平衡的戰略方針,不會對全省外貿企業産生負面影響。首先,我們要實現的貿易平衡是相對平衡,而不是絕對平衡。其次,我國貿易順差具有階段性、必然性和必要性,貿易順差是由綜合競爭力和産業競爭力決定的,無論是全國還是廣東,現階段保持合理的順差均是十分必要的。最重要的是,國家各部門已基本認識到實現貿易平衡不是靠壓出口,而是靠擴大進口、擴大對外投資、調整結構來實現。未來,廣東將繼續鼓勵企業積極開展進出口貿易,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

  加工貿易內銷減順差1萬億

  羊城晚報:廣東正在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這是不是也會增加逆差?

  梁耀文:近年來,廣東服務貿易發展勢頭良好。2010年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608.2億美元,增長66.8%。其中,出口308.7億美元,增長68.7%;進口299.8億美元,增長65.1%。國家減順差不會對廣東服務貿易産生負面影響,相反會有利於服務貿易發展。這是因為我國推動貿易基本平衡是一項綜合性工程,既包括貨物貿易平衡也包括服務貿易平衡。

  儘管我國貨物貿易順差規模巨大,但服務貿易卻是逆差,因此國家將大力鼓勵服務産品出口。今年我們將進一步促進服務貿易全面發展,主要措施包括出臺《廣東省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指導意見》和《2011年廣東省服務貿易工作要點》,建立服務貿易行業的重點企業聯繫制度;加大扶持海外市場開拓等。

  羊城晚報:廣東加工貿易升級目前進展情況如何?進出口平衡這一趨勢對加工貿易升級有什麼影響?

  梁耀文:近年來,廣東加工貿易已從簡單加工裝配逐步轉變為以“勞動、資金、技術三密集”為主要形態。2010年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佔加工貿易出口的比重分別達80.5%和49.9%。至2010年底全省已有2414家來料加工企業成功轉型,全省外商投資和加工貿易企業內銷金額達1.1萬億元,帶動國內配套産業産值超5300億元。

  今年3月,商務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同建設珠江三角洲地區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範區合作協議》,這必將有力推動珠三角地區加工貿易整體水準的提高。

  加工貿易是廣東外經貿的特色和優勢,其特點決定該貿易方式必然會産生順差。剛才提到,國家努力實現進出口基本平衡並不是要限制出口、限制加工貿易。特別需要提及的是,2010年,廣東加工貿易企業內銷額達11615億元人民幣,折合1700多億美元,這意味著廣東成功減少出口1700億美元,為平衡貿易做出了貢獻。

  廣東不再留戀低端外資

  羊城晚報:中國逐步取消了針對外資企業的一些優惠措施,近來有外界聲音質疑中國是否不再歡迎外資,廣東在對外招商引資上態度如何?

  梁耀文:廣東一向明確積極鼓勵國際資本流入。今後還會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將廣東打造成為國際資本流入、優質資源重組和優質産業轉移的制高點。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廣東不能再戀著低端的外資不放,必須要調整引資重點,在增量上下功夫的同時著重提高外資品質。要圍繞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目標,主動承接國際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轉移,積極吸引發達國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到廣東投資設立生産基地、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和仲介服務中心。同時還要大力引進利用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更好地服務於廣東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