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友情連結
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
中華食物網
海峽農業網
字號:
跨越兩岸 植根沃土

  時間:2011-11-01 09:42    來源:人民日報     
 
 

  “臺灣農民創業園”,這個早前聽著有點陌生的名詞,近年來日漸頻繁地見諸報端、熒屏,映入人們的眼簾。

  2006年誕生於福建漳浦的臺灣農民創業園,像一粒神奇的種子,僅僅五年間,就在全國遍地開花、枝繁葉茂。作為臺灣農業資金、優良品種、技術、設備、管理經驗以及人才進入大陸的持久、穩定、高效的合作平臺,目前全國臺灣農民創業園已有29個,分佈在祖國大陸14個省區市。進入園區發展的臺資農業企業已達5000多家,佔在大陸臺資農業企業總數的82%左右。

  破土:天時地利人和

  “當初,有人説將園區命名為‘臺灣農民創業園’有點‘土’。但我認為它直指為臺灣農民創業提供平臺、實現兩岸農民共贏的辦園宗旨,響亮而樸實。”全國首個臺灣農民創業園——福建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首任管委會主任盧沛倫,回想起當年創園之初的日子,仍然感觸良多,“全國第一個臺灣農民創業園落戶漳浦並不是偶然的,可以説是‘天時、地利、人和’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

  漳浦既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和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也是全國外向型農業示範區。它與臺灣一水之隔,與臺灣有相似的農業生態環境和生物節律。臺灣的技術、資金和經營優勢與這裡的水土、資源、人力、市場等優勢相互結合,讓不少臺商看到在漳浦投資創業的美好前景。

  “20世紀80年代初期,福建沿海地區率先通過民間渠道,引進中小臺商在農業領域進行試探性投資。到90年代後期,以引進資金、良種、管理、技術合作為重點,臺商投資向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全面發展。後來,在創建‘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的總體規劃中,福建利用國有農場土地資源相對集中、基礎設施相對較好的優勢,選擇一批國有農場規劃建設臺灣農民創業園,鼓勵和支援臺灣農民和中小農業企業入園投資創業。創業園建設突出發展技術密集型、精緻高優型、綠色環保型農業。”福建省農業廳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處副處長鄭錢華介紹。

  兩岸農業合作,是兩岸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受到黨中央的高度關注。2005年國民黨、親民黨領導人連戰、宋楚瑜先後訪問大陸,就兩岸關係發展的重大問題與中共領導人達成共識,其中包括加強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隨後,大陸出臺了一系列惠及臺灣農民的政策,兩岸農業合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這無疑給臺灣農民創業園帶來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

  2006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准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納入全國區域經濟戰略佈局。漳浦先行先試創辦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實踐,呼應了海西建設,呼應了中央“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方針和加強兩岸農業合作的要求,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可。同年4月10日,農業部、國務院臺辦正式批准設立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並作為15項惠及臺胞政策措施的重要內容之一,在4月15日首屆兩岸經貿論壇閉幕式上宣佈。

  隨著臺創園在全國範圍開枝散葉,兩岸農業合作的産業佈局和結構配置越趨合理,産業集聚效應不斷凸顯,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相互銜接的創業園體系,為臺灣同胞投資大陸農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臺灣農業發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對此,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的表述是,“兩岸農業合作已形成寬領域、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雙贏發展格局。”

  成長:陽光雨露滋潤

  “當初我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提出能否在永福鎮設立增值稅專用發票發售點。沒想到國稅局採納了這個建議,這麼快就把點設好了。”漳平鴻鼎農場開發有限公司辦稅員李婷婷十分高興。過去永福鎮的臺商企業需要增值稅專用發票,都必須跑到漳平市區的國稅局購取,很不方便。在鄉鎮一級設立增值稅專用發票發售點,是福建省漳平市國稅局服務台商的一項具體舉措。

  先行先試的福建省,不但制定了地方立法《促進閩臺農業合作條例》,還在今年5月出臺了《關於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的若干意見》,在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開辦土地經營權和果茶樹抵押貸款服務、設立信用擔保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實行稅收和電價優惠等方面,支援臺灣農民在閩創業發展。

  在福建龍岩,大陸首家臺商合資融資性擔保機構——福建龍臺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已經在破解臺企貸款難、服務台商臺企發展方面初顯成效。今年5月17日,由龍岩市臺協30余家會員企業出資成立的福建龍臺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在龍岩開業,註冊資金1億元。這是大陸首家由臺商成立、專業從事個人和企業融資的擔保機構。開張三個月,該公司就已為當地臺資企業和臺商擔保業務5筆,擔保金額達1490萬元人民幣。還有6家臺企、涉保金額3700萬元的業務正在辦理中。

  江蘇江寧臺創園橫溪核心區成立了以分管區長為組長,外經、發改、農林、臺辦等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協調、檢查監督和指導服務,同時成立臺創園發展有限公司具體負責創業園的規劃實施、開發建設、招商引資、臺農創業服務等工作。開闢臺創園農産品綠色通道,對重大投資項目“特事特辦”,入園項目所涉及的項目審批、年檢等相關手續,由園區統一實行無償代辦制並重點跟蹤服務。

  山東棲霞臺創園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涉及稅收、臺灣農産品加工企業用地、項目融資等方面。對創業園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各種手續,由相關部門負責一次性辦妥,項目建設完工後,相關部門按有關規定予以驗收,發給合格證。進入創業園的項目開工前的各種手續由園區管委會統一協助辦理,實行一條龍服務。

  江蘇錫山臺創園出臺十二項惠臺農業政策,在土地租金、貸款扶持、土地流轉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給予不同程度的減免和優惠,為入園企業創造優良的發展環境。

  湖北省發改委、農業廳把臺創園作為“十二五”湖北現代農業發展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每年安排不少於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園區滾動發展。武漢市也專門出臺18項優惠政策支援臺創園發展,內容涉及基礎設施、土地使用、資金扶持、稅費、獎勵等六大類。

  在漳浦臺創園從事水産養殖的黃竟驊1997年就從臺灣到漳浦發展,親身經歷了臺創園從無到有的全過程。“剛來時,這裡沒電也沒路。我從養鮑魚開始,到養石斑魚,育種、成魚全套都做。在我們的帶動下,今天這裡成了石斑魚育種和養殖的集散地。”身為老闆卻皮膚黝黑、一身短打的黃竟驊難忘往日的艱辛:“早些年最難的是融資。因為抵押物的問題,我們一直無法貸到款。剛開始那幾年,我每次回臺灣就是去跟父母要錢。現在好多了,創業園成立了,政府可以幫忙貸款,臺胞證、出入境的手續都好辦多了。看我們發展得好,到這裡來落腳的臺商也越來越多,人家説我們這些早來的臺商都是‘招商局長’。”

  嫁接:移植先進理念

  在福建漳平市永福鎮的鴻鼎茶場,自動噴灌形成的水霧成了壯觀的一景。與此同時,還有工人正在“手動”往茶葉根部澆一種白色的液體。“我們的茶樹是喝豆漿的!” 老闆李志鴻從日本學到給茶樹喝豆漿的理念,在臺灣因為成本過高而難以實施。現在他從黑龍江買來黃豆磨成豆漿,發酵稀釋後,每年最少給茶樹澆灌10次,茶葉的香氣因此明顯提升。茶葉品質好,再加上精湛的製作工藝,最後的成品香氣馥鬱、滋味醇厚,具有特殊的“花果香高山韻”。

  在漳浦臺創園的蜜原生態農場,正值火龍果採摘季節,侯明智場長端上一盤紅芯的火龍果。玫瑰般的紅芯,吃完嘴上像涂了一層胭脂,味道也比白芯的更美味。畢業于臺灣嘉義農業大學的侯明智場長説:“臺灣因為受塑化劑風波影響,有商家專門採購我們的火龍果做色素用。”

  “我們只專心做一件事:生産健康、營養、安全的優良果品回饋大眾。同時,導入永續農業的經營理念,兼顧農業生産與生態保育。”侯明智2006年和幾個臺灣同事接手這個農場後,“精細化”栽種臺灣蜜棗、火龍果、蓮霧、楊桃等4萬多棵,堅持對土地“先照顧再收成”,不除草、不打農藥,只施有機肥,“本地農民笑我們笨,可是我們就是要跟別人不一樣。”

  同樣來自臺灣,新源寶城市農場看好的是江蘇江寧臺創園獨特的環境、資源、生態優勢,公司註冊資金1000萬美元,總投入2000萬美元。公司副總經理林喜男説:“我們的理念簡單説就是從餐桌到餐桌。從城市裏的餐館收集廚余垃圾,通過我們公司自己生産的機器處理成可迴圈使用的肥料和飼料,成本低,無污染。産出的有機蔬菜、水果再通過超市回到市民的餐桌。”

  在四川新津縣興義鎮,臺資企業投資的“翔生大地”有機農場實行有機種植,示範效應輻射周邊。“翔生大地”首期開發了150畝示範田,全部不施農藥、化肥,靠人工除草,用生物等方式殺蟲,如模擬雌蚜蟲氣味吸引雄蟲自投羅網。最特別的是,示範田特設一塊生態區,任雜草叢生,以供青蛙、昆蟲等棲息。工作人員宋元園介紹,農場如果只留下農作物,這個地區的生物鏈就會被破壞。經過一年的養育,示範田又出現了螢火蟲,説明生態環境已經得到改善。與此同時,印著“翔生大地”、“農場特供”的蔬菜,也成為成都一些高檔超市的“座上賓”,價格是普通蔬菜的3倍左右。

  一年裏,到示範田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有政府部門帶來的客人,更有不少附近的農民。“翔生大地”三位投資人之一田月姣笑著説,我們不但希望而且願意教給周邊農民學習有機種植,因為“如果我們不用殺蟲劑,周圍的田用殺蟲劑,蟲子就都跑到我們這裡來了。”“翔生大地”還準備加入世界有機農場工作聯盟,一個通過以工換食宿、幫助人們學習有機種植的公益項目。

  繁茂:造福兩岸同胞

  今年7月,福建漳平市永福鎮與臺灣南投縣鹿谷鄉結成對子,簽訂了農業合作備忘錄;漳平茶協會分別與臺灣茶協會、臺灣南投縣鹿谷鄉農會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規劃建設30個合作示範點。今年6月,臺企老闆李志鴻正式被選聘為國家級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成為大陸首位具有公務員身份的臺商。

  經過五年的探索、發展,臺灣農民創業園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從初期的項目、資金合作逐步轉向了管理、技術聯合攻關,共同謀求綠色農業的發展新突破。農業部官員表示,當前兩岸農業合作正處於一個新的發展熱潮之中,兩岸農業界在果樹、蔬菜、花卉、熱帶植物、畜牧、動植物檢疫、食品加工等生物技術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形成了互利互惠、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良好局面。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宣佈,在大陸的臺資農業企業有90%以上獲得了大陸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的認證,有60%以上的企業成為省部級或當地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

  近日由福建省農科院與3家臺灣高校科研機構和3家臺資企業共同簽署了6項合作協議,涵蓋農業生態網路建設、花果害蟲生物防控技術、育種等多個方面。其中臺灣大學農化係與福建省農科院農業生態研究所簽訂的“福建農業生態研究網路建設與示範”項目,專家的評價是,它將為推動福建農業轉向優質、高效、低碳的發展方式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綠色、低碳、高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潮流,也將是兩岸農業合作發展要謀求的新突破。”臺灣中華農學會執行長、臺灣大學教授張森富如是説。

  2010年春節前夕,胡錦濤總書記考察福建,首站就到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看望臺商。今年春節前夕,總書記又給漳浦和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的臺商親自回信,鼓勵他們同大陸同胞同心協力,發揮特長,優化技術,創新産品,拓展市場,光大中華民族農業文明之悠久傳統,造福兩岸同胞。

  遵循總書記的囑託,植根原鄉的沃土,把臺灣農民創業園打造成“兩岸現代農業合作的精品園,兩岸人民交流交往的親情園,兩岸鄉村休閒觀光的歡樂園”。這既是耕耘者們的期盼,也是兩岸人民的福祉。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七大項目同時推進       福建漳浦臺農創業園建花卉市場 規劃面積1萬畝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