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高雄12月11日電 (記者陳鍵興 陳斌華)頂著寒風走進魚塭,詳細了解虱目魚、烏魚養殖作業要點;與普通漁民親切交談,聆聽他們對大陸市場的出口需求;品嘗高雄在地水産製品,為相關漁會與大陸批發商、經銷商牽線搭橋……
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會長王遼平11日率兩岸經貿專項促進考察團,深入高雄市興達港區、彌陀區,問魚事,促合作,送商機,希望通過推動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穫計劃,為臺灣南部漁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應臺北世貿中心邀請,兩岸經貿專項促進考察團9日抵臺,開始為期7天的參訪。該團由大陸商務主管部門、商協會及企業界近70人組成。11日共有33名成員走進高雄漁鄉,他們來自大陸10個省市的22個機構,主要從事水産品貿易。
興達港區漁會服務的漁業生産者超過11萬人,正式會員逾5600戶,是臺灣南部較大的近海漁港。11日上午,考察團部分成員參觀了港區設施和魚市現場交易,聽取了港區漁會負責人的情況介紹。隨後,考察團成員一邊品嘗當地漁産加工的料理與製品,一邊與漁會洽談合作。
“座談會收穫很大!兩岸水産品的互補性很強,我們想爭取春節前先做成一兩單生意。”上海農産品中心批發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張春華説。
他表示,大陸每年約3個月休漁,期間市場海産需求主要靠印度洋、南美地區以及韓國濟州島供應,臺灣漁業界正好可以“補上這個缺”,大陸的貿易商也不必再捨近求遠。“我們旺季的冰鮮水産品日交易量最高可達1000噸,説明市場很大,加上現在‘三通’很方便,臺灣水産品很有優勢,我們的合作是有很大空間的。”
興達港區漁會對考察團的到來非常歡迎。接待團團長鄭龍水説,當地漁民生長、生活、工作在臺灣海峽邊。海峽曾經隔斷兩岸之間的往來,近年來開始架起交流合作的橋梁。當天的座談交流,有助於促進興達港區的漁産打入大陸市場。
離開興達港區,考察團又來到虱目魚養殖面積逾400公頃的彌陀區,前往魚塭實地參觀烏魚子剖取作業,並了解當地水産養殖情況。福建閩臺農産品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成績説,公司已經在做採購臺灣鮮活農漁産品的生意,未來可在閩臺農産品市場為高雄優質海産規劃直銷區,或是通過公司連鎖經營的“臺灣真品館”進行銷售。
彌陀區漁會總幹事林子清對記者説,大陸市場的開拓有利於臺灣漁業的供需平衡,穩定原産地銷售價格,對臺灣基層漁民來説是關係切身利益的好事情。
一天的考察即將結束時,王遼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組團來臺是為了進一步推動落實ECFA早收計劃,幫助兩岸中小業者更好地對接,以開拓購、銷渠道,促進包括農産品、水産品在內的兩岸貿易進一步發展。希望兩岸業者此次不僅能達成實實在在的交易,也能建立起合作交易的平臺和渠道,使臺灣農、水産品更多、更快地進入大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