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著陸與硬傷疤 中國基尼係數引熱議

時間:2013-01-23 10:48   來源:工人日報

  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2經濟、社會運行的關鍵數據。

  2012年中國GDP增長7.8%,在全球經濟危機的陰影下實現了中國政府設定的7.5%增長目標。

  前一日,經濟學家樊綱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中小企業發展論壇即宣稱:中國經濟已經實現軟著陸,最低谷的時期已經過去。

  他預計,2013年中國經濟將是一個企穩復蘇的過程。

  隨著數據的公布,輿論亦均傾向中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觀點。

  《華爾街日報》分析說,中國經濟的反彈基本上平息了分析師對中國經濟是否會發生“硬著陸”的爭論,證實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歷了兩年多的經濟減速後開始復蘇。

  不過,對于中國經濟中長期能否重啟新一輪增長預期,一些經濟分析師認為,2013年中國經濟的復蘇勢頭將由國內經濟帶領。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18日也表示,“將把更多精力放在轉方式、調結構上來,實實在在實現沒有水分的增長。”這一表態被國際輿論廣泛引述。

  國家統計局還首次公布了近十年的基尼係數:2003年是0.479,2004年是0.473,2005年0.485,2006年0.487,2007年0.484,2008年達到最高為0.491。此後逐步回落,2009年0.490,2010年0.481,2011年0.477,2012年0.474。

  數據還顯示,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6%,跑贏GDP。

  基尼係數是20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茨曲線提出的衡量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一個指標,按照國際一般標準,0.4以上的基尼係數表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係數達到0.6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對公布的數據表達了兩點看法。第一,0.47到0.49之間的基尼係數反映收入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說明了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縮小收入差距的緊迫性;第二,從2008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後,隨著各級政府採取惠民生的若幹強有力措施,中國基尼係數逐步有所回落。

  中國的收入差距,與世界類似發展水平國家相比,究竟處于什麼水平?國家統計局給出了幾國數據。2009年阿根廷基尼係數為0.46、巴西0.55、俄羅斯0.40,2008年墨西哥基尼係數是0.48,2005年印度基尼係數是0.33。

  因為“統計口徑或技術”的原因,中國已經10年沒有公布官方的基尼係數,這一度引起諸多議論。

  2012年的兩會上,馬建堂在回應中國官方為何不公布基尼係數時曾說,中國居民收入的調查是分開搞的,對城鎮居民調查可支配收入,對農村居民調查純收入,指標不完全一樣,基礎數據是分開的,所以沒有辦法計算全國統一的基尼係數。

  不過,對于中國目前的基尼係數水平,一直存在兩種相反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基尼係數水平已經到了危及社會穩定程度,一種看法則針鋒相對地認為其聳人聽聞。

  反危機論的主要觀點是,基尼係數國際警戒線是基于西方經驗的抽象,並不完全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進程和城鄉二元結構的國情,目前即便處于“紅燈區”也是“紅燈不紅”,同時社保體係也在不斷完善。

  但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去年12月9日在京發布報告稱,2010年中國家庭收入的基尼係數為0.61,這一數字被認為“世所少見”。

  令人意外的是,報告認為造成中國巨大收入差距的並非人們設想的非市場競爭部門的高收入,相反,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地區,基尼係數越大。

  長久以來,幾乎每次有民間機構或學者發布中國基尼係數時都會引發熱議。

  不過,國家統計局公開發布的基尼係數雖然沒有民間版本那麼高,但也是在0.4這個“警戒線”之上。這表明收入差距問題相當嚴峻。

  收入差距過大,始終是經濟社會運行的硬傷疤。比如,居高不下的基尼係數讓政府對高速增長以及社會維穩始終無法放松。

  而且,“從過去30年的經驗數據來看,基尼係數每上升0.01,儲蓄率就上升0.76個百分點。”經濟學家王小魯推算,基尼係數如果從現在的0.47回落到0.37,消費率大概可以從49%回升到57%。

  王小魯坦言,正是由于基尼係數的逐年升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導致經濟結構調整難以到位。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