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許英劍
要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首先需要面對的是如何讓更多的企業賺錢,這不僅是對經濟環境設定的考驗,同時也是新形態下經濟增長模式的淬煉。
十八大報告針對每人平均收入翻一番的內容引起社會各界關注,而對於一個從江西老家到北京就業的90後小姑娘而言更重要的是每天都有肉吃。誠然對於一個月收入1100元、實際到手只剩800多元的人來説,收入翻番並不是什麼太具誘惑力的話題,正如小姑娘自己所言只有當上經理月入3000才能過起吃肉的日子。
企業是人的集合,如果説社會上有一個群體都存在著明顯而強烈的收入增長需求,那麼勢必意味著企業也將遇到同樣的問題。如果深思下去,小姑娘工作的餐廳為什麼開出顯然違背北京最低收入標準的薪資,這或許隱含著餐廳本身也出現了生存危機。近兩年人力成本上升是中國大部分企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沿海部分傳統製衣行業薪酬甚至出現了200%的增幅,同時還需要面對租金上漲、員工配套設施建設等要求。
顯然要解決收入分配問題首先需要面對的是如何讓更多的企業賺錢,這不僅是對經濟環境設定的考驗,同時也是新形態下經濟增長模式的淬煉。美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如美國大選中奧巴馬和羅姆尼針鋒相對的經濟政策,其實可用“面違心和”來概括:奧巴馬的富人增稅、窮人減稅方案雖然能夠博得更多選民支援,但如果富人到達賺錢邊際,則很有可能前往其他地區投資,使窮人實際上失去賺更多錢的機會;同樣道理,羅姆尼希望通過給富人減稅吸引更多本土化投資,冀望不僅創造就業機會還能夠輸出更多財富給窮人。但收入分配是無法完全公平的,此舉雖有助於改善窮人收入,但前提必然是富者恒富、窮者更窮。因此實際上走到最後,對於這兩人的政策很大的可能仍然是殊途同歸。
在改革開放30多年裏,中位數收入以下群體為整體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與每人平均收入翻一番相比,筆者更重視的是收入分配問題:如何讓中位數以下群體獲得更多的收入分配權,同時還要保障企業的生存空間。有句老話叫做“賠本賺吆喝”,但在市場經濟中沒有人會持續幹這樣的“傻事”。或許目前遭遇生存瓶頸的很多企業在過去積累了足夠財富,但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要求他們在此時回饋社會,去幹違背經濟規律的事。
因此,在筆者看來想要讓企業更好的生存,需要在政策上給予民營企業更多的空間,並給予願意將更多利益分配給員工的企業稅收優惠;同時,逐步提升最低收入標準,並嚴格執行監管、監察制度。我們曾經利用優厚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精英回歸境內,現在我們需要拿出同樣的政策來吸引和鼓勵基礎從業者,並提供良好的職業培訓和就業規劃輔助。有了寬鬆的政策再加上嚴厲的監管,收入分配結構才能趨於合理,居民收入翻番也就指日可待了。(溫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