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城市化等已成中國經濟新“三駕馬車”

時間:2012-11-08 14: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8日電 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日前發佈報告稱,城市化的深入、經濟結構的轉型以及産業結構的升級將是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持續增長的新三駕馬車。

  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日前發佈題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充沛》的報告。據報告介紹,黨的十六大提出了新世紀的前20年GDP翻兩番的目標,十七大這一目標則調整為每人平均GDP翻兩番。從目前的情況看,2011年的GDP總量已經達到了2000年的2.95倍,這一期間的年均經濟增長率達10.36%。也就是説,由於在前一階段中國取得了更高的經濟增長率,因此在未來的8年裏,只要再實現3.4%的年均GDP增長率或4%左右的年均每人平均GDP增長率,就能完成在21世紀前二十年翻兩番的目標。按照目前的長期增長趨勢,中國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期間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將遠遠高於這一速度。

  報告稱:“城市化的深入、經濟結構的轉型以及産業結構的升級將是推動中國經濟實現持續增長的新三駕馬車。”

  具體來看:

  1、城市化進程將成為引領中國經濟未來15-20年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

  城市化進程的深入,伴隨更有效率和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化策略,將有利於增加需求,改善供給,促進社會平等,從而成為引領中國經濟未來15-20年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據統計,日本和韓國在每人平均GDP達到10000美元時城市化率分別是50%和72%,中國在2011年城市化率為51.27%,不過這一數字可能高估了中國實際的城市化水準。從 2000 年開始,國家統計局統計城鎮人口時用“常住人口”而不是“戶籍人口”來計算,這樣有 1.8 億“農民工”被歸入城鎮人口,但他們並不享有城市人口的各項福利和權利。下一個階段,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這部分農民工將變成真正的城市市民,無疑將為經濟帶來一定的增長空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的研究表明:每年多“市民化”1000 萬人口,可使經濟增長速度提高約1 個百分點,這個過程至少可以持續10年以上。

  2、經濟結構的轉型為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國民儲蓄率相對其他國家一直偏高,高儲蓄保證了經濟高速增長的資金供給,但相對的消費不足也直接導致了服務業的發展不足,服務業佔比與發達國家比明顯偏低。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而這一經濟轉型的過程將為經濟增長創造出相當大的空間。未來中國經濟的轉型方向是消費率的提升和服務業的發展。而從我國居民支出結構看,在過去的十年間,我國居民服務消費增速已經超過商品消費,這表明居民對服務業的需求正在快速提升,預估未來服務消費佔比仍有20%以上的提升空間。快速打開的服務業消費需求,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最強有力的主引擎。

  3、産業結構升級將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軌道

  當前,全球進入一個創新密集和新興産業快速發展的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緊孕育,為中國工業趕超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緊密結合國情,我國在《“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中,確定了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戰略新興産業七大領域。這些産業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根據國務院確定的總體目標,到2015年和2020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將分別達到8%和15%。産業結構升級後的新興産業將真正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中新網財經頻道)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