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近日在“CMRC中國經濟觀察”第31次季度報告會上表示,中國現階段經濟持續增長最主要的前提是技術不斷創新和産業不斷升級。中國如果要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政府必須扮演積極的角色,需要採取積極的調控政策。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仍需依靠投資,但應是健康、合理的投資,並更多依靠民間資本。
應及時實施産業升級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中國如果要避免經濟“硬著陸”和“中等收入陷阱”,必須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在産業升級和技術創新上不能只依靠市場簡單的資源配置,政府需要在專利管理、基礎科研、政府採購和行政指令上有所作為。
他以愛爾蘭的經驗為例介紹説,只有通過政府引入優秀的跨國經驗,形成有效的産業集群,引導資源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行業轉移,國家才能走到高收入階段。
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認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一個共同點是不能及時通過創新實施産業升級。他提出三個對策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首先,政府要超越低成本優勢,推動知識型經濟發展;其次,要深化企業、要素市場與財政體制改革,推動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再次,要保持良好的經濟與社會環境,包括穩定的宏觀經濟、健全的金融系統、社會的和諧與包容、環境的可持續性以及穩定的外部環境等。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中國低成本的勞動力優勢支援了過去三十多年的經濟增長奇跡,但現在面臨大中城市民工荒、人口紅利迅速消失、劉易斯拐點來臨、福利壓力凸顯等問題,政府需要新一輪頂層規劃的全面配套設計,需要極大的決心和勇氣。
理性投資是長期增長動力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資本市場部董事總經理梁紅表示,從今年開始的經濟增長低於潛在增長率的情況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既緣自消化成本的壓力,也緣自去産能即金融系統消化壞賬的壓力。本輪經濟增長放緩是週期性因素和非週期性因素疊加所致,但生産率還是長週期波動的主要驅動力。
她表示,目前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只能靠提高微觀效益來解決,包括降低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等,尤其是控制和化解金融系統風險以及體制改革。在現有的資源配置機制下,如果繼續推動政府主導的投資增長,拉升中國整體的杠桿率,只能加劇資源錯配和系統風險。中國經濟長週期的增長仍需政府進行結構性調整和改革。“中國肯定需要投資,但需要健康的投資。”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中國經濟增長今後還是需要靠投資拉動,並更多地依靠民間資本。今年前9個月,民間固定資産投資15941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5.2%,民間固定資産投資佔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達62%,民間資本已擔當投資主角。下一步的經濟增長還是要通過改革來推動。(本報記者 陳瑩瑩 實習記者 徐文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