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政委:利率市場化改革應協調推進

時間:2012-07-06 13:26   來源:經濟日報

  從先行經濟體的經驗來看,在利率市場化的第一階段,幾乎各個經濟體的銀行業凈息差都無一例外是收窄的。對於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利差收入的銀行體系,在利率市場化面前的表現將非常脆弱。

  從我國上市銀行看,2011年利息凈收入在全部營業收入中佔78.5%,手續費和佣金收入佔18.4%,其他收入佔3.1%。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向前推進,中國銀行業的利息收入也將不可避免地被顯著壓縮——而前次利率調整的重要目的之一,其實也是力圖壓縮銀行利潤,需要銀行儘快以收入來源的多元化來緩衝凈息差下降的影響。

  在絕大部分利率市場化的先行經濟體中,利率市場化之前都是實施分業監管體制,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很多經濟體的銀行業機構大批倒閉,美國等地的經歷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但是,有一個經濟體避免了這種情況出現,那就是一開始即實行全能銀行制的德國。該國利率市場化後,雖然銀行業金融機構倒閉現象也有所增加,但數量要比其他經濟體少得多。由此帶來的啟示是:綜合化經營所形成的收入來源多元化,有利於銀行業較好地應對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利差收窄的衝擊。正因為如此,加大轉型力度、提高中間業務收入早已成為中國的銀行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高管的共識。

  資料顯示,在美國銀行業中間業務收入的來源中,佔比最高的是存款賬戶服務費,約在15%至20%之間。而在我國,由於歷史原因,居民對銀行的收費相當敏感,存款賬戶難以借此産生更多收入。

  佔比第二高的是信託,約在10%至15%之間。而在我國,銀行若不借助於信託公司,自身是無法獨立完成信託業務的。

  佔比第三高的,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是資産證券化凈收益,約在10%左右。而在我國,資産證券化目前還處於試點階段。

  佔比第四高的是交易賬戶的所得和收費,約在5%至10%左右。而我國目前絕大多數金融産品的交易都不夠發達,由此導致銀行重投資、輕交易,市場不活躍和避險工具的缺乏也造成銀行客戶缺乏避險動力,代客交易尚未形成氣候。

  佔比第五高的是投行、財務顧問、經紀、擔保等業務費用和佣金,佔比約在5%左右。與國內銀行僅僅能夠做些銀行間市場的債券承銷分銷相比,美國的銀行業務可覆蓋包括債券、股票等在內的所有金融市場,僅在債券市場的業務規模就遠比在股票市場的大得多,債券品種也比國內豐富得多。

  佔比第六高的是貸款轉讓凈收入,佔比約為5%。而目前我國監管部門規定貸款必須整體轉讓,由此使得交易的達成只能依靠偶然。

  實際上,縱觀美國銀行業收入結構的變化,其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的變化與其金融市場的深化密切相關。在1951年至1971年這20年間,美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佔比一直穩定在15%至20%之間,與目前我國國內水準相當接近。出現重大變化是在1971年,自那時開始到1999年,美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佔比經歷了一個總體不斷提高的過程。而在美國金融發展史上,這30年恰逢美國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和深化時期。金融市場的擴展,為美國銀行業獲得利差之外的收入來源提供了廣闊空間。

  綜合以上分析,我國銀行業從現在就應該開始協調推進綜合化經營,並加快金融市場的改革和發展。 (作者係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