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8人 5天花費13萬
我在單位機關工作20多年了,迎接各種檢查、評比考核不少,由此亦經歷無數次公款請客送禮,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一次是上級單位年終考評。
為贏得考評組好感、獲得考核高分,單位領導可謂絞盡腦汁:派4輛車到另一個市迎接考評組一行8人,單位一把手親自帶隊迎接,並要求全體幹部在單位大門口兩邊夾道歡迎,當晚還為考評組舉辦了一場隆重歡迎晚會。生活安排上,吃住在本市高檔大酒店,每餐喝名酒、抽名煙,單位領導6人和6個科室負責人全天候陪同;每天晚餐之後,再安排保健、唱歌等休閒娛樂活動。計劃5天的檢查考評兩天搞完,之後安排考評組到附近縣(市)風景名勝區遊山玩水3天。檢查組離開的時候,單位為了顯得比其他兄弟單位熱情,給考評組每人各送了2件當地名酒和土特産,每人平均禮品價格近7000元。此次單位招待考評組一行,共耗費公款13萬多元。當年考評結果,我單位在全轄區35個單位中排名第二。
對單位公款吃喝標準,各級政府、部門制訂了相關制度,下發了若干文件,但講在嘴上、停留在制度上,缺乏相應監督措施,致使公款鋪張浪費行為一直在各地不斷上演,真不知何時了!
湖南懷化市 莫開偉
基層串會宴請浪費大
本人時常參加基層單位會議活動,有縣市、鄉鎮、村各級開展的政策會、鄉村工作部署會、迎檢會、選舉會等等。開會結束後免不了要用餐,但是集體用餐按照標準,只是簡單三五盤菜一碗飯。很多參會人員不吃這種標準餐,而是相互串會吃請。
基層幹部隊伍中拉關係、請客送禮之風極為普遍,幹部會議便是他們吃喝送禮的好時機。有的村幹部借到鄉鎮、縣市開會之機宴請主管部門領導,一頓花費就達一兩千元;有的雖然是同級幹部,但是為了面子,也豐宴相待,吃飯畢,還帶領導同事逛街、唱歌、跳舞,一次花費又是數百上千元。這些錢自然要報銷。
每年幾十次會議,僅串會宴請一項,累計花費的就不是小數。領導將公費支出用於私下感情聯絡,明顯違反財務制度。
農村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財力供給,但是串會宴請的龐大開支導致農村基層財力捉襟見肘,公共支出十分有限。應嚴禁串會消費行為。
湖北丹江口市 陳 濤
“打包”的糾結
在單位辦公室工作,免不了要陪客人吃飯。每次吃飯,除了敬酒,最令我糾結的就是飯後“打包”。
單位招待客人,出於熱情和禮貌,菜總是要點得多一些,比如有10個人的話,基本上會點12個人吃的菜量,還不包括點心等。據在市政府辦公室工作的同學説,與他們的公務接待水準相比,我們單位的接待算是“寒磣”的了。即便如此,每次吃喝招待還是要剩不少菜,有些菜基本上沒動筷子,棄之實在可惜。出身農家的我,每次看著那些剩餘的菜,心裏都有“打包”的衝動,但是又不好意思主動提出打包,擔心丟了單位的面子,影響自己的前程,每每此時內心都十分糾結。
事實上,與我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身邊的朋友也説,每次參加公務宴請,都很少見到有“打包”的。領導不需要“打包”,來賓不可能“打包”,而作為下屬又不方便“打包”,最後大量的剩菜被倒掉。一位酒店領班就跟我説起過一件關於“打包”的鬧心事。有一次某單位宴請一位重要的客人,滿桌的菜有一半沒動,一個新來的服務員見狀,就問了一句在座的客人“是否需要打包”,結果遭來客人一頓臭罵,節儉倒成了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
湖南嶽陽市 李志美
超標的辦公套房
現在很多地方黨政機關辦公面積都存在超標現象,尤其是一些領導幹部,超標現象更是令人吃驚。我去過一個局長(科級)的辦公室,辦公室是三個房間的套房,最外面一間是5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室,裏面第二間是近20平方米的休息室,再往裏第三間是一個超過10平方米的衛生間,衛生間裏豪華沖浪按摩浴缸一應俱全。此外,來了客人還有待客室。辦公套房加待客室的使用面積共100多平方米。
而國家發改委公佈的《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規定,省級正職每人辦公使用面積54平方米,縣直屬機關科級每人辦公使用面積9平方米。也就是説,這位局長辦公使用面積比兩個省長還要大,超過了科級用房標準10倍以上。原以為這是一種個別現象,可有個同事告訴我,現在,很多有條件的局長都喜歡這種辦公模式,都為自己設計了這樣的大辦公室,裝修也極盡奢華之能事,美其名曰工作需要,形象需要,實際上是為了排場和個人享受。
河北香河縣發展改革局 胡樹林
“送溫暖”不及招待費花得多
曾經聽一個單位領導講過這樣一件事,年前,他們單位對口的一個市直單位來縣裏的扶貧點“送溫暖”,這個市直單位共派了3輛車,他們單位去了一輛車,鄉里也去了一輛車,總共去了5輛車。慰問品是市直單位帶的。到了村裏才知道,這5輛車十幾號人總共帶了8袋米(每袋5公斤)、8桶油(每桶8升)。這位領導説,當時我看到我們去了這麼多人才帶了那麼一點點東西時,感到十分不好意思。市裏到縣裏60多公里,這點東西都不夠汽油錢。但無論怎麼説,人家大老遠來了,總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回去吧?於是我們在飯店安排了兩桌,招待費花了近4000元。
聽了這位領導講述的有關“送溫暖”一事後,我的心情很沉重。“送溫暖”是體察民情,解決困難群眾疾苦,體現黨和政府關懷的一種舉措,可是在一些地方、一些單位,這項工作卻嚴重流於形式,一些領導幹部忙於“慰問”上級,根本無心“溫暖”群眾,他們不怕群眾有意見,就怕領導看不見。上述這種“送溫暖”,送的還沒有吃請花得多。這樣的形式主義,只會讓群眾的心越來越涼。
河南柘城縣人武部 張 超
本不該花的10萬元
企業破産改制進入尾聲,由市經委與市供電局負責為破産企業職工宿舍辦理電錶出戶事宜。我所在的企業由我負責此事。本著先易後難、厲行節約的原則,我與供電部門聯繫,很快將集中成片的生活區改造完畢。對剩下的位置較偏的30余戶,我帶領供電部門的同志查看現場,發現可利用一墻之隔約50米處原廠區(已建成商住小區)的變壓器,埋兩根水泥桿,鋪設線路,工程造價在2萬元左右即可完成。然而,該小區的負責人是企業派出的,與企業負責人關係不融洽,堅決不同意供電部門施工,工程只得擱淺。
可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供電部門另選址並且在施工了,工程量大了,還新安裝了變壓器。一打聽,原來單位領導給上級打報告時沒有反映實情,故只有重做工程,同時也另派他人負責,整個工程造價12萬元,整整多了10萬元。
每每提及此事,我都會心疼地説,這10萬元本不該花。了解內情的人勸我,公家的錢你心疼什麼。試想,如果單位領導能如實向上級反映情況,請領導來協調一下,這事很好解決;如果供電部門能從大局出發,做到物盡其用,也向市有關部門通報一下,這10萬元就可節約下來。公家的錢就可以隨意糟蹋嗎?
安徽合肥市 韓法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