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遠的李女士最近覺得手上的菜籃子輕鬆了許多。“菜價降了不少,我花20多塊錢就買了這麼多菜!”11月以來,在清遠市區的農貿市場和超市,不僅青菜便宜了,雞蛋和豬肉的零售價也有所回落。
李女士的感受並非個別現象。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4.2%,環比下降0.2個百分點。而在這之前,從8月到10月,CPI漲幅已連續三個月回落。物價上漲的壓力開始緩解。
猛跑的物價烈馬終於被勒住了韁繩。
打響調控物價攻堅戰
一條昂首向上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走勢曲線,牽動著人們的目光。
2009年底,CPI漲幅由負轉正,通脹預期有所抬頭。2010年,物價上漲開始加速,並將這一勢頭延續到2011年的上半年。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5月CPI同比上漲5.5%,創34個月以來新高;6月份同比上漲6.4%,創3年以來新高;7月份,CPI同比漲幅更是達到了6.5%。
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加上國內流動性過剩和成本上升壓力,多種因素交織共同推高物價總水準。
CPI漲幅不斷刷新“紀錄”,對百姓生活産生了直接影響。尤其是作為CPI上漲主要推手的食品價格,更是“漲聲”四起。菜價漲、米價漲、油價漲……7月份的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達56.7%,有人感嘆“豬肉綁架了CPI”;糧食、鮮蛋、水産價格也一度大幅上漲,物價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在漲價前囤積商品的“海囤族”,網上淘便宜貨的“網購族”,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DIY族”,人們應對漲價各出妙招。
物價上揚,不僅加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壓力,也令很多企業感到“力不從心”。各類資源性産品價格不斷升高,勞動力價格和資金成本同步上漲。生産成本的上升,侵蝕了企業的利潤,最終也將傳導到下游産業的商品中。
物價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影響全局的社會問題。日趨嚴峻的物價形勢,揪著人民群眾的心,也牽動著中央領導同志的心。保障人民生活,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都需要抑制物價過快上漲。
物價穩,人心定,社會安。
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把穩定物價作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響了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攻堅戰。
政策組合拳力度大
去年底以來,所有調控物價的政策措施密集出臺,力度前所未有。
貨幣政策的及時調整,直擊控物價的源頭。2010年底,中央定調今年的貨幣政策,由適度寬鬆轉為穩健。今年前7個月,中國人民銀行先後3次提高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6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靈活運用,加強了流動性管理,為控制物價過快上漲創造了貨幣條件。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從貨幣供應來看,通過一系列穩健政策的實施,貨幣供應已經從相當高回落到很低的水準,貨幣量的持續收緊對物價産生的收縮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糧價穩,百價穩。糧食豐收,為“控通脹”提供最基本的資源保障和信心支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産,今年繼續加大補貼和獎勵力度,大幅提高並及時公佈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及時下撥農業生産救災資金,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調動了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在農業氣象災害多發、頻發情況下,今年實現了糧食生産“八連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從供應面來看,糧食連續8年穩産增産,生豬存欄數量明顯增加,保障房建設步伐加快,住房供給明顯增加。供給面不斷改善,對物價穩定提供了重要支援,加之技術進步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對衝了成本提高等,綜合來看,支援物價穩定的因素正在持續增加。
重拳治亂。查處家樂福、沃爾瑪超市19家門店價格欺詐行為,查處聯合利華(中國)有限公司散佈漲價資訊案,加強對農産品收購秩序整治,重點監管農産品電子交易市場、期貨市場。政府出手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維護了市場秩序,也有效穩定了市場價格和通脹預期。
物價上漲,中低收入家庭受衝擊最大。為了保證他們的生活不受大的影響,全國絕大多數省區市都已建立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政府臨時發放價格補貼。這一機制覆蓋城鄉低保戶、優撫對象等,對於從制度上保證低收入群眾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受傷”,並逐步得到改善,發揮了積極作用。
專家預計,隨著政策效果的繼續顯現,以及翹尾因素的不斷消退,未來幾個月內通脹壓力還有望逐月減輕。
調控物價不能放鬆
儘管物價漲幅正趨於回落,但當前影響物價因素的複雜性,卻很難讓人真正鬆口氣。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認為,物價快速上漲勢頭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當前造成物價快速上漲的主要因素還沒有大的變化。物價總水準既受供求關係的影響,又受成本上漲的影響。抑制通貨膨脹仍將是2012年宏觀調控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般而言,需求拉動的通脹會在短期內造成比較劇烈的波動,而成本推動的通脹會相對溫和,發展過程也比較緩慢。當前,推動成本上升的因素,如勞動力成本、農産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既有趨勢性,也有合理性;資源價格改革的推進,也需要一定空間。專家分析,目前的通脹已經逐漸演變成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相混合,而且在未來成本推動因素會越來越明顯。
與CPI走勢關係密切的農産品價格,在前期大幅回落之後,最近又開始抬頭。據山東省農業資訊網的監測,到12月4日這一週,農産品主産區山東的蔬菜批發價格已連續三周上漲。業內人士分析,臨近歲末,消費旺季來臨,加之天氣因素影響,食用農産品價格可能還會繼續上漲。
週邊市場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美聯儲等六大央行近日聯手向市場提供流動性,11月出現大幅下挫的大宗商品價格,在低位獲得支撐。大量流動性進入市場後,大宗商品價格“捲土重來”的可能性依然不小。如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長期保持高位甚至繼續上漲,無疑會給國內市場價格帶來輸入型壓力。
更令人關注的是,近一個時期,在物價見頂回落的同時,經濟增長速度也在回落。如何在控物價和穩增長之間取得平衡,對於今後的宏觀調控提出了新挑戰。
專家認為,當前經濟增長面臨的外部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大,主權債務問題不斷升級,這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可能將不斷顯現。複雜的經濟局面,需要更為準確地判斷經濟走勢的趨勢性變化,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以處理好控通脹和穩增長的關係。
近日,央行3年來首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與此同時,也通過活躍的公開市場操作回收資金,單周資金回籠量創下近8個月新高。“一放一收”之間,印證了當前宏觀政策的微調性質。
連平認為,基於目前經濟增速已回落到合理區間,物價形勢也在趨緩,在維持貨幣政策總基調的前提下,增強靈活性,做一些微調是比較適宜的,對於小型、微型、新型、戰略型企業,應制定適度放寬政策,同時加大對保障房、在建重大項目等的定向資金投放力度。
調控物價,中國經濟打了一場硬仗。成果來之不易。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如何更好地管理通脹預期,我們贏得了時機,積累了經驗。在日趨成熟的宏觀調控保駕護航下,中國經濟未來的前行步伐將更加穩健。(許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