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8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正式施行以來,國家發改委對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開展反壟斷調查,是近4年來國家職能部門第一次向大型央企“開刀”。開頭之後,是否會有更多有壟斷嫌疑的央企遭遇反壟斷調查?
山東大學反壟斷與規制經濟學重點研究基地主任、首席專家于良春教授認為,這一引發全國關注的反壟斷調查,意味著反壟斷領域的監管部門終於全面發力。“今後,像電力、煙草、石油等大家以為‘大到不能動’的行業和領域,都有可能在運營和擴張中,受到反壟斷法的約束和規範。”
于良春告訴記者,《反壟斷法》的具體執行和監管,主要由發改委、商務部和工商總局三個部委負責。“其中商務部的反壟斷局,主要負責經營者在並購、交易以及海外貿易中的反壟斷事項,反壟斷法出臺後一直執行有力,僅2009年就發了87件反壟斷調查,近年來的可口可樂並購匯源、百勝集團整合小肥羊,都經由商務部反壟斷調查。”
“另外,國家工商總局也擁有反壟斷領域的執法權,這幾年工商總局連續出臺了多個配套法規,增強自身的執法依據,可以説執行力度也不小。但相比這兩個部門,發改委在反壟斷領域上的動作則平靜得多。”于良春認為,“從分工來看,商務部偏重外資,工商總局偏重民營經濟,發改委則偏重國有企業。發改委在反壟斷法實施近4年以來首次‘出手’,三大監管部門終於全面‘開火’,齊頭並進了。”
對於發改委這次突然“開火”,于良春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完善,自去年底以來,發改委在反壟斷領域執法的步伐在加速,“我注意到,發改委將價格監督檢查司變更為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還出臺了兩部《反壟斷法》的細化執行法規。這次對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調查,正是此前一系列加強反壟斷執法力度的水到渠成之舉。”
“這並不會是發改委最後一次出手,因為壟斷的負面效應已經在中國經濟很多領域中顯現。可以預見,未來還將會有一些央企巨頭進入中國的反壟斷名單。”于良春説。(記者 馬紹棟 崔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