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18日晚間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我國持有美國國債總計11370億美元,低於7月末的11735億美元,環比減持36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365億美元的單月減持規模,創下近年來的最高減持紀錄。
“總體來看,這是市場正常的投資行為,當然也與8月份標普下調了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所帶來的市場動蕩分不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認為。
中國社科院世經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指出,近年來中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通常是減少短期國債規模而增持長期國債,此次大幅減持不排除大量短期國債到期的原因所致。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外匯儲備持有美國國債是市場投資行為,根據市場狀況動態調整,增持或減持都是正常的投資操作。
市場日益擔憂“美元陷阱”
儘管是正常的市場操作,但與上次超過250億美元減持行為一樣,此次創紀錄的大幅減持行為再次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不少經濟學家認為,其背後暴露出的是市場對“美元陷阱”的日益擔憂。
“近20多年來,中國幾乎沒有間斷地保持著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上的盈餘,不可避免地導致了外匯儲備的累積。”經濟學家余永定撰文指出,長期以來,中國在美元貶值風險加大的同時卻不得不進一步購進美元資産,正日益陷入到“美元陷阱”中。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國家外匯儲備突破3.2萬億美元,其中2/3用於投資和購買美元資産,美元的持續走低對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構成了一定威脅。然而,由於目前美元資産相對於其他資産而言,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流動性優勢,因此購買美國國債等美元資産實際上也是不得已之舉。
“現在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我們在系統地、持續地減持美國國債。不過,當前我國持有大量以美元計價的外國資産,這一資産投資結構在美元出現貶值時顯得格外脆弱。”張明稱。
需確立多元化投資思路
專家指出,由於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美國債務的不斷增加,以及美元貶值風險的日益凝聚,作為美國國債的最大債權國,我國應確立外匯儲備多元化投資思路,積極籌劃以主動走出“美元陷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我國必須提高外匯儲備中的非金融資産運用比例,應加快外匯儲備投資多元化進程,以對衝美元可能長期貶值的風險。
經濟學家鄭新立建議加快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力度。“不得不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是我們海外投資能力比較弱的一種表現。為什麼德國、日本歷史上同樣有過大量的外貿順差,但卻沒有出現大量購買其他國家債券的現象?原因是其通過強大的海外投資能力,消化了過多的外貿順差。”
也有專家指出,應在宏觀政策上尋求治本之策。
“中國嘗試過多種措施以減緩外儲的增長速度,並保護現有儲備的價值。遺憾的是,由於鉅額資金流入以及經常賬戶盈餘,這些政策無法遏制中國外匯儲備的持續迅速增長。”余永定認為,若要跳出“美元陷阱”,最根本的是要修正和終止那些導致外匯儲備進一步積累的宏觀政策。
(新華社記者 王宇 王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