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驟然升級——法國銀行、義大利主權信用引發“降級潮”,希臘第二輪救助方案突然擱淺,歐洲銀行業流動性斷流。未來歐債危機會如何演進,對世界經濟將産生什麼影響,歐元區的命運又將如何?這一系列問題都引發人們的關注。
面對歐債危機,中國難以置身事外。不久前,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已明確表態“支援深陷最嚴重危機中的歐元區”。可是,中國應該如何做,才能既幫助到歐洲國家,又維護了本國利益?
在日前由同濟大學中歐學術連線主辦的 “全球視野下的中歐關係”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十位經濟學家共同探討了這些話題。
處理不當或致經濟二次探底
“歐債危機已經走到關鍵時刻。”主持研討會的中國歐洲學會副會長伍貽康以這樣一句話開頭,引起了專家們的共鳴。
一方面,由於希臘財政整頓工作進展緩慢,未能完全滿足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援助條件,希臘能否獲得第二輪援助貸款依然是未知數。希臘政府稱,目前的自有資金只能維持到10月中旬。如果屆時依然得不到援助,希臘將面臨債務違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説,雖然希臘經濟規模在歐元區中所佔比重較小,即便出現債務違約,對於歐元區的衝擊不會太大。但一旦希臘違約,或損害投資者對歐元的信心。而且還會産生後續問題——像目前比較令人擔心的是,作為歐元區第三大與第四大經濟體,義大利與西班牙情況也不太妙,萬一義大利與西班牙出現債務違約,歐元區想救都沒有能力救,而且一旦投資者因為希臘問題而失去對歐元的信心,整個歐元區救助義大利與西班牙的成本也勢必提高。
“歐元區各國政府必須有所行動,如果處理不當,會引發一連串反應,金融海嘯可能再次席捲全球,世界經濟有可能被拖回谷底。”
另一方面,日前,國際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了法國興業銀行與農業信貸銀行的信用評價,以及八家義大利銀行的信用評價,由此引發了市場的巨大波動,投資者質疑握有大量國家主權債務的歐洲銀行業的償還能力,“歐洲債務危機可能引發歐洲銀行業危機。如果繼續擴散,會導致銀行間惜貸,沒有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進而拖累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
歐元區的未來不需要悲觀
儘管歐元區國家面臨的債務危機情況緊急,但對於一些人提出的“歐元區與歐盟面臨解體威脅”的觀點,與會專家並不認同。對於歐元區的未來,大部分專家表示不需要悲觀。
外交學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趙懷普説,歐盟國家無法承受歐元區解體的代價。
從政治上來説,經過60多年的一體化實踐,歐盟成員國之間已形成的高度相互依存結構,使得歐盟解體的政治代價極其高昂。一旦歐元崩潰並導致歐盟解體,半個多世紀以來取得的一體化成果將化為烏有,這是歐盟成員國無法承受的。
從經濟上來説,歐元區解體的代價遠高於救助的代價。據瑞銀集團估算,如果歐元區解體,歐元區“老大”德國第一年的損失將達到其國內生産總值的20%到25%,此後每年為10%。按照去年德國國內生産總值估算,相當於第一年為7000億到8750億歐元,此後每年約3500億歐元。而歐元區目前負責援助危機國家的歐洲金融穩定工具規模僅為7500億歐元,救助與解題的代價孰大孰小,一目了然。
上海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徐明棋説,其實德國是從歐元中獲益最大的國家,因為歐洲貨幣的統一,使德國擺脫了馬克不斷升值帶來的價格劣勢,大大促進了德國的出口,使本國産品暢銷于整個歐元區。所以,德國是不願意讓歐元區垮掉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就明確表示,絕對不會讓希臘退出歐元區。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會長楊潔勉將歐債危機形容為 “成長中的煩惱”。他説,歐債危機的深層原因是歐元區在貨幣政策上是統一的,而在財政政策上卻是獨立的,這是歐盟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