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石油、中石化“兩桶油”一邊哭窮,一邊大派紅包,這是中國扭曲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必然結果。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推行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這是來自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林伯強的觀點。
林伯強説,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對現行油價頗有微詞,而最終消費者更是對油價追漲不追跌抱怨多多,根源在於中國石油行業的壟斷經營。要改變這一局面,現階段能做的,只有調整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
當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對國際油價的短期變化不敏感。目前國際油價波動很大,4%的幅度很容易滿足,但要持續22天就不容易。因此,即使最近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但根據這個機制,還得等夠天數才能下調油價。
從目前看,中國當前的市場油價會超過其他國家。這是因為,後者的油價可跟隨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下跌而快速下調。理論上,如果油價每天調一次,並調價到位,就基本上是市場定價了。
林伯強建議,可以每十個工作日小幅調一次價,縮短調價週期,允許調價窗口適度、頻繁開啟。同時,調價幅度可縮小為2%或者3%,成為一個自動調整的過程。如此一來,只要國際油價變化,國內石油企業就可按既有計算方式做出相應調整,節省了上報審批的過程,能部分做到與國際油價的聯動。現行汽油價格中有2元是稅收,如果油價大幅上調消費者難以承受,政府可以減免油價中的消費稅,或者對油價上調設上限。
林伯強指出,國際油價穩定的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了,今後油價很可能出現經常性的大幅波動。縮短成品油價格機制的間隔天數,降幅變小,是當前油價調整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