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融資、用工成本增高以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大等因素影響,當前沿海中小企業面臨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一輪生存困境。《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發現,儘管斷言沿海中小企業“倒閉潮”為時過早,但受多重因素困擾,部分企業事實上已經處於“假倒閉真停擺”狀態。一些面臨生存危機的中小企業已經開始轉離主業,而另一方面,在沿海一些地區出現了傳統製造業萎縮而新興産業還未培育,大量中小企業對炒樓炒股滿懷熱情,而投資實業積極性不高,不少企業外遷出省、出國,出現了“産業空心化”苗頭。一些專家和企業主建議,在下決心順勢淘汰一批落後産能的同時,政府要有區別地加大力度扶持一批優質企業,避免大批民營中小企業主在實業領域的信心繼續弱化。針對當前情況,政府亟須出臺以扶持産業鏈為主的相關政策,遏制“産業空心化”苗頭的進一步加劇和蔓延,對泡沫經濟危險要防患于未然。
企業熱衷掙快錢,製造業出現“空心化”苗頭
“我25年才成為一個富翁,房地産業可以一夜造就一批富翁。搞實業就像吃瘦骨頭,投資房地産就像吃肥肉,因此出現了‘大企業家投資房地産,小企業主買房子囤積’的現象。”寧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儲吉旺説,房地産的極端暴利,讓許多企業家不願意幹實業,卻把錢用來投資房地産。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説,當前需要警惕浙江出現的産業空心化苗頭:一方面,大量浙江産業資本外溢,變成民間遊資進入房地産、金融投資領域,對實業反哺不足;另一方面,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浙江部分傳統産業外遷國內中西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或者出現行業性萎縮。
該研究所最近一份報告指出,今年浙江省經濟的一個明顯特點是,製造業投資下降明顯,但房地産投資逆勢增長。前5月,全省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6.2%,增速為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準,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2個百分點。
1至5月,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5.3%,增速較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別下降7.4和2.2個百分點。與此相反,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長高達44.4%,突破了過去6年的最高值,對投資增長貢獻率高達46.3%。房地産開發投資佔限額以上固定資産投資比重提高到30.9%,而全國平均水準為20.8%,山東和江蘇分別僅為17.4%和20.1%。
卓勇良表示,在嚴格調控政策下,浙江省房地産投資仍高速增長的原因除了施工進度滯後以及限期開工政策約束等普遍原因外,金融機構對房地産企業“不拋棄、不放棄”的做法是一個重要因素,且這種狀況實屬全國罕見。1至5月,浙江省房地産開發投資資金來源中國內貸款增速為12.2%,僅比去年同期下降3.2個百分點。而全國以及沿海各省市對房地産貸款增長速度均下降20個百分點以上,江蘇和廣東甚至分別下降了43.5和50.6個百分點,出現了負增長。
此外,“溫州的服裝企業中,絕大部分都在做多元化投資。有實力的自己開發房地産,小的企業就炒樓。”浙江闊帥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政傑説,“不少溫州夫妻,老公開廠一年辛辛苦苦才賺10來萬,老婆買套房隨便就賺上百萬,這種差距不可能不刺激大家去賺快錢。”
記者在浙江樂清市採訪了電子工業協會等10個行業協會的秘書長,這些代表著2000多家企業的協會負責人集中反映説,當前不少企業出現投資“三三制”現象,即實業投資佔三分之一,房地産、股票證券等再各佔三分之一。“表現出來就是工廠開工率不足,企業家嚷嚷説沒有錢,但其實不少錢都投在房地産和炒股上面了。”樂清市電子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珠林説。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了解到,沿海地區一批“先富起來”的人,已經不太願意通過做實業獲得財産增值,不僅浙江溫州人,各地都有資産泡沫化都日趨嚴重。
地處慈溪市的寧波華星輪胎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金德説:“融資難、用工貴、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等一系列壓力的凸顯,現在的形勢讓很多老闆都害怕了,不敢投資實業。我的企業原來有800多個員工,現在已經裁減到400多個了。”
溫州煙具行業協會會長黃髮靜説,一度佔據全國産量90%以上的金屬打火機行業,現在面臨全行業萎縮。溫州2008年以前有打火機企業500家以上,如今剩下不足百家左右,且專心經營的老闆也僅剩三分之一,“他們已經把重心轉移到其他行業,比如房地産、礦産以及第三産業。”
産業“空心化”蔓延恐成泡沫經濟前兆
“頭兩年在房地産市場,最近則在資本市場,在一夜暴富的刺激下,溫州越來越多以實業為本的民營企業家們都放棄主業殺進去了,不但炒高了房價,也使得更多企業跟風投資,泡沫經濟風險由此而生。”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表示,産業“空心化”苗頭的出現和蔓延,會導致更多的資本從實業經濟領域撤走,刺激資産快速“泡沫化”。
還有專家認為,早期主要通過製造業完成原始積累的浙江民企,當遭遇實業發展“瓶頸”時,很容易和各種市場化的“炒作”捆綁在一起。除了名聲在外的“溫州炒房團”,近年來浙江各地還冒出了“慈溪文物團”、“麗水水電團”、“浙江商標團”、“永康造房團”等多種“不務實業”的“遊資炒作團體”。浙江省商務廳綜合處對1700多家外貿企業的最新追訪顯示,約兩成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在利潤總額中佔比不到20%,呈現“企業主營業務邊緣化”現象。
今年上半年,在溫州、臺州相繼出現江南皮革、三旗集團、珠光集團、天石電子等製造業企業倒閉的情況。
溫州市中小企業投資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説,溫州目前有大約36萬家中小企業,其中20%的企業處於半停工或停工狀態。記者在浙江康爾樂電子有限公司的車間裏看到,這家年銷售額約為1000萬元的小企業僅開啟六成負荷運轉。“按現在的趨勢發展,明年春節過後可能會有40%的沿海中小企業停工或半停工。”周德文説。
一些專家還認為,産業空心化、企業熱衷掙快錢,還將催生民間高利貸的大規模發展,同時,高利貸的發展反過來又加速了産業的空心化,時間長一點,民間資本氾濫成災,到處去把只要能炒的物品價格都炒起來,將加速通貨膨脹。
但也有當地政府官員認為,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多元化、産業轉移都是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溫州市金融辦主任張震宇就表示,在像溫州這樣的經濟發達地方,實體經濟就是要轉移掉一點,再把高端的引進來,如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
卓勇良表示,在産業結構發展過程中,如果脫離現實的生産力水準和科學技術水準,忽視甚至放棄原有的産業,很有可能發生新舊産業“青黃不接”現象。浙江經濟已經處在産業結構加速轉換期,尤其要重視新舊産業的銜接,既要下大力培育新興産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又要努力提升傳統産業,否則就會出現經濟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