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小企業發展不僅是靠“管”

時間:2011-08-16 09:20   來源:廣州日報

  據報道,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專門針對中小企業以及非公有制經濟的國家級工作會議,將於9月正式召開。一個正部級的管理機構或國務院層面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已在醞釀之中。(8月14日《中國經營報》)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有一種這樣的傾向,認為經濟“管”總比“不管”好。但“管”並不是免費的午餐,人事費用、辦公費用、制定各種規章的費用、協調費用、監督費用、資訊費用等還只是顯性成本,還包括看不見的社會成本,比如,一個機構為了證明其存在,其作出的措施往往會扭曲市場結構,妨礙市場經濟的自由發展。甚至,“管”還會引起尋租活動的發生,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

  很長一段時間裏,中小企業就一直都被視為國有、集體經濟的“補充”。一方面,國有企業可以優先獲得金融資源,通過國家政策設置市場壁壘,另一方面,財力雄厚的外資企業享受各種優惠政策。我國的中小民營企業就是在這種內外夾擊中生長起來的。

  在我看來,中小企業不是被管得太少,而是被這政策、那規定“管”得太多,在一個到處是紅燈的環境中,中小企業必然四處碰壁,而無法施展手腳。如今,再建一個所謂的中小企業國家管理機構,可以給予中小企業扶持和幫助,但中小企業最缺的恐怕也不是這個,而是一個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很多時候,政府後退,市場才能回歸。要支援中小企業的發展,最有必要的是對政府的權力、職能和規模進行限制,以給予中小企業足夠的空間。 (彭興庭)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