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雜誌曾評論説,中國積累資本的速度,大大超過了卓有成效地重新部署這些資本的能力。中國上周公佈的金融數據似乎又一次把這個難題擺了出來,到今年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餘額為31975億美元,同比增長30.3%,逼近3.2萬億美元。這些錢應該怎麼“花”才能保值增值?
進入21世紀,中國外匯儲備增速開始加快,2006年2月,中國外匯儲備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10月,突破了萬億美元。2009年6月底突破2萬億美元。2009年12月達到23991億美元,約佔全球外匯總額的三分之一。有意思的是,這一年中國對外投資不足500億美元。同年,美國外匯儲備500億美元,整個海外投資卻達到4.3萬億美元,幾乎是其外匯儲備的100倍。
美元的霸主地位讓其可以直接用於對外支付,美國不需要大量外匯儲備。中國卻有作為一個“富翁”的煩惱。外匯儲備的增加有利於增強國際支付和抗風險能力、增加戰略資源的進口,但外匯儲備並非越多越好,如果尋找不到更加優化的投資渠道,如此龐大的資産只能坐等貶值。
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大多數都用來購買美國國債,2010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3.1%左右,人民幣對歐元升值11%左右,歐元和美元貶值已使我國外匯儲備出現賬面虧損。中投公司投資業績則差強人意,體量巨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對任何國家、任何領域的投資都可能引發過度關注,遭遇政治壁壘。
近年來,不少專家都提出“藏匯於民”的建議。而隨著中國外匯儲備的持續走高,發動民間智慧,讓老百姓和企業拿著美元自己投資,也許是個不再遙遠的命題。
同樣是出口和順差大國,日本積極推動向“民間儲備國”轉型的經驗被廣為稱道。日本官方儲備資産只佔對外資産比重的17.6%,一直執行“藏匯於民”的政策,個人、企業、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持匯、結匯、售匯。政府的職責是積極消除對外直接投資的各種障礙,促進直接投資雙向擴大,而不是絞盡腦汁地找項目。近5年,日本每年海外證券利息收入在500億美元以上,企業的資本利得及海外進賬巨大。
除了分散風險,為部分在國內四處亂竄的熱錢打開一個出口,藏匯於民還有助於減輕央行的對衝壓力。因為,外匯儲備不僅是一筆資産,也是一筆負債。它的特殊屬性讓它難以用於改善民生等國內支出,只能通過投資轉化為另一種資産。但用汗水創造了這一財富的老百姓理應享受它帶回的豐厚收益,要藏富於民,不妨拿出藏匯於民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