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融:央企改革遠遠沒有到位

時間:2010-09-02 15:21   來源:法制日報

  在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江平看來,“國有企業改革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處於輿論漩渦中的人

  不能回避的是,李榮融在任的七年間,社會輿論給了他很大壓力。直到他最後一次以國資委主任的身份出席中央企業電動汽車聯盟大會,仍有人在問:“中央企業是否擠佔了民營企業的空間?”

  央企稍有動作就是“國進民退”,這似乎已成了思維定勢。

  在李榮融看來,這是法律賦予他的職責。憲法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

  而這也決定了,無論誰做到這個位置,必然面臨著爭議。

  事實上,李榮融跟很多民營企業家不僅熟識,私交也很好,魯冠球、柳傳志、張瑞敏等都是他很好的朋友。

  去年世界500強座談會上,聽到李榮融介紹説央企提早應對金融危機,提前捂起“錢袋子”、過起“緊日子”。有的民營企業家説,“李主任,怎麼也不早跟我們説一説啊?”

  在他看來,再大的企業做不了行業分析,無法提前預知風險,而行業分析正是政府的責任。

  “國企搞不好,責任在政府,管得太多。”李榮融曾在企業待過18年,他跑過很多項目,深知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的弊端。

  “當時有句話,沒有三雙鞋,一個項目跑不下來。所以我説,國企沒搞好,責任不在企業,在政府。管理是為了少管、不管,如果要審批的事情越來越多,説明我們管出毛病來了。”

  關於國進民退的質疑,他自然不認同,“國企、民企都在競爭中共同發展,而不是有我沒你,有你沒我。”

  承受一切

  長期跑國資委的媒體記者知道,李榮融隨和、清醒、堅定。生在蘇州、長在上海的他,得到的評價卻是“最不像上海人的上海人”。

  他很清醒國資委是做什麼的。國資委成立之初,最先拿出的是一部《企業國有資産監督管理條例》。他對其中一些條款的字斟句酌,讓記者都感到驚訝。他説,首先要依法。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