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編者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聽取社會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時説,今年1月份和一季度的經濟狀況值得關注。這番表態的背景是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超過多數人的預期。全國“兩會”即將在京舉行,這一年度重要會議將對今年中國經濟走勢提出哪些方針?“兩會”代表委員又將關注哪些重點,圍繞哪些經濟議題提出建議意見?中國網財經中心特別自2月20日起推出“問路2012?兩會前瞻”系列稿件,分12個角度為您提前預告“兩會”上的經濟熱點,敬請關注。
中國網2月23日訊 (記者 姚毅婧) “物價走勢”與百姓生活品質和水準息息相關,自然成為每年“兩會”熱議的焦點話題。剛剛過去的2011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走出了一根中間高兩頭低的倒“V”字曲線,在強有力的政府調控、監管下,強勁的價格上漲勢頭到去年四季度得到扼制,價格改革穩步進行,CPI回落明顯。2012年的物價會走出一根怎樣的曲線?有關專家在接受中國網財經中心採訪時認為,2012年價格上漲壓力總體上減輕,但目前的價格絕對水準下降基礎脆弱、不穩、不牢靠,CPI實現控制在4%的目標有難度。
2012年價格上漲壓力總體上減輕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12月中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隨後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會議,沒有像往年一樣公佈下一年價格總水準調控的具體目標,只是提出要“保持物價總水準基本穩定”。對於2012年的物價走勢,專家普遍認為,2012年價格上漲壓力總體上減輕,但仍然存在。
國家統計局2月22日在其官網發佈了《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對公報進行評讀時表示,中國宏觀調控成效顯著,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扭轉。謝鴻光表示,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把穩定物價總水準擺在宏觀調控首要位置,採取了包括控制貨幣流通量、發展生産、保障供應、搞活流通、加強監管等綜合調控措施,價格上漲水準得到有效控制。
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曹和平在接受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採訪時表示,物價調整的任務已經完成,去年12月CPI同比上漲4.1%,這個數據已經可以説明中國的物價回歸正常。目前物價壓力有所放緩但仍然存在,我們應該從心裏上適應物價長期在5%以下,4%左右的水準,不能期待0-2%之間的物價水準,這種可能性很小。物價上漲的同時,要保證低收入階層的基本生活,通貨膨脹對其造成的經濟損失,要有一定程度的補償。
糧食連年增産 食品價格為何高居不下?
“物價走勢”與百姓生活品質和水準息息相關,尤其是作為CPI上漲主要推手的食品價格,更是“漲聲”四起。2012年1月,CPI同比上漲4.5%,發改委稱食品類價格漲幅較高是推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反彈的主要原因。去年7月份的豬肉價格同比漲幅達56.7%,有人感嘆“豬肉綁架了CPI”;糧食、鮮蛋、水産價格也一度大幅上漲。
自去年四季度起,CPI漲幅開始回落。然而,統計意義上的物價上漲壓力下降,似乎與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的高物價並不太一致。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市場與價格研究室主任王學慶日前撰文分析,價格漲幅低不意味著價格水準低。2012年2月,CPI同比上漲幅度有可能下降到3.0%左右,這可能被認為是價格形勢出現根本好轉而放鬆價格調控。實際上,CPI漲幅低只是上漲速度放緩而已,不是價格本身處於低水準。在價格高位上價格上漲速度降低,是很自然的事。CPI漲幅下降,不意味著價格降到了低水準。
王學慶同時指出,目前的價格漲幅下降、絕對水準下降基礎脆弱、不穩、不牢靠。如果調控措施放鬆,貨幣政策寬鬆,出現不利於農業生産的氣候條件,國際經濟形勢轉好,都可能使價格形勢反轉,調控效果喪失。2011年11月份、12月份CPI形勢好轉是在糧食豐收和氣候條件有利於蔬菜生産、運輸的前提下通過努力調控實現的。國內、國際市場保持價格基本穩定的基礎並不牢靠。
曹和平對中國網財經中心記者表示,中國的糧食産量連續實現增産,但是食品價格卻一直高居不下,其主要原因是食品購銷系統出現了問題。在物流過程當中,為造假和作假留下了太多的漏洞和空間,所以老百姓寧願支出更高的價格購買更高層次上的商品,為“放心”買單。在糧食大豐收,食品原材料供給大增的情況下,食品價格仍然上漲的另一個原因是,資訊成本過高。要解決這種矛盾,就要降低整個購銷環節中資訊不通順的現象,實現大物流、流程物流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之一。
目前蔬菜價格高居不下,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流通環節的加價。曹和平分析,“中間市場加價的重要原因就是小物流,而不是大物流,大物流會減少這種現象”。在流程物流上,每個環節都有贏利點,所以物流商就會願意讓利,這樣就能降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