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首超警戒線

時間:2010-03-29 13:47   來源:經濟參考報

  24日至25日,第十一屆中國石油商貿大會在福建廈門舉行,中國原油進口依存度過高以及由此引發的國家能源安全問題,成為與會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關注的熱點。

  據國家能源局近期公佈的數據,2009年,中國生産原油1.89億噸,凈進口原油卻高達1.99億噸,原油進口依存度首次超過警戒線50%,達到51.29%。同時,中國石油進口源和石油運輸線相對單一,進一步加劇了國家能源安全的風險。

  有關專家建議,原油資源作為戰略資源,其保障程度直接涉及國家能源安全,應從減少石油消費、尋找石油替代品、加快海外石油收購和開發、推進原油管道建設等方面,降低我國原油對進口的依存度。

  原油進口依存度快速攀升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緊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據統計,2000至2009年,我國原油消費量由2.41億噸上升到3.88億噸,年均增長6.78%,原油凈進口量由5969萬噸上升至1.99億噸,進口依存度也由24.8%飆升到51.29%。

  “我國的原油需求將越來越大,未來在原油進口方面預計會越來越多。”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説,然而,我國原油生産卻呈現下降態勢。2009年國內原油産量18949.0萬噸,同比下降0.4%,相對於2004—2008年2.3%的年均增速而言,原油生産明顯減緩。 

  “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中國經濟將很難長時間維持。” 林伯強説,到2015年,中國石油的進口依存度預計將達到65%,到2020年可能達到70%以上。

  林伯強以每人平均石油消費算了一筆賬:2008年中國每人平均年石油消費為283公斤,世界每人平均為587公斤,美國則達2.91噸,日本也有1.74噸。如果中國每人平均石油消費達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準,中國石油消費總量將達到6.6億噸。“按照中國1.8—2.0億噸的石油産量峰值,中國石油進口依存將達72%,而美國目前石油進口依存度也只有63%。”林伯強説。

  中國石油總公司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張福琴也表示,我國原油油氣産量的進口依存度超過50%,“原油進口依存度高居不下,資源矛盾日益突出,是‘十二五’石油産業規劃的一大挑戰。”

  當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使用的石油有一多半需要從國外進口,而且其自身的能源需求絲毫沒有延緩的趨勢。專家認為,中國在沒有國際石油定價權的情況下,將半數以上的石油需求放在國際市場是非常不安全的,能源缺口過大,給中國能源安全帶來不確定因素。

  石油進口源和運輸線單一加劇風險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副研究員戚愛華介紹,我國油氣管道運輸經過50多年的發展,管道總里程已從1958年的0.02萬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近6萬公里。

  但油氣管道的建設速度與快速發展的原油進口量仍不匹配。戚愛華説,近年來,油氣需求快速增加,國內資源不能滿足需求,進口量和進口依存度逐年增大。

  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共計進口原油2.038億噸,同比增長14.08%,其中十大石油來源國分別是:沙特(4195.3萬噸)、安哥拉(3217.2萬噸)、伊朗(2314.7萬噸)、俄羅斯(1530.4萬噸)、蘇丹(1219.1萬噸)、阿曼(1163.8萬噸)、伊拉克(716.3萬噸)、科威特(707.6萬噸)、利比亞(634.4萬噸)、哈薩克(600.6萬噸)

  專家説,目前中國的原油進口尚未擺脫來源地過於集中,且多為政局不穩定地區的矛盾。石油進口源主要依賴於中東,達50%以上,另外來自非洲的進口源也佔了很大比重。

  同時,中國在石油運輸線方面過於依賴馬六甲海峽。據介紹,馬六甲海峽堪稱中國海上石油生命線。一旦這個海峽發生恐怖襲擊,中國石油進口通道必然受到威脅。

  據銀河期貨經紀有限公司能源化工産業部高級分析師陳潮澤介紹,近幾年,已經出現石油的替代品。譬如天然氣逐漸在電廠運用,石油焦、水煤漿在陶瓷廠、玻璃廠的運用,由於價格優勢,這些對燃料油有較大的替代作用。

  但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石油消耗必將不斷提高,而未來幾十年原油産量很難大幅度提高,大量進口石油是必然選擇。這種相對單一的進口源和運輸線使得中國石油安全面臨更大的風險。

  “中國石油的現狀和預期説明,中國石油安全將日益脆弱,而且弱化速度比較快。” 林伯強説。

  專家認為,中國應發展多元化能源,建立石油供應方式多元化、運輸方式多元化和石油戰略儲備,是中國石油安全必須面對的問題。

  “開源節流”保障能源安全

  隨著進口的石油量增大,受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也將日益增大。被譽為“工業血液”的石油,會不會成為中國的發展瓶頸? 

  專家坦言,我國國內石油供應的形勢十分嚴峻,建議遵循“開源節流”原則,採取以下措施來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一是減少石油消費,加強能源使用側的管理。專家表示,中國長期以來過度關注能源的供給,而很少從需求角度做好能源管理,應通過提高單位能源價值、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減少排放等措施使用好能源。

  二是尋找替代能源。中石油規劃總院一專家稱,發展替代能源要著重科技的研發,注意其經濟性和競爭優勢。目前,燃料乙醇産能迅速增加,主要分佈在北美、拉美和歐盟,預計2013年全球燃料乙醇製成的成品油將佔到成品油消費總量的5%。我國的重慶、湖北、山東等地將計劃開展燃料乙醇項目。林伯強提出電動汽車的石油替代。他認為從量上看,電動汽車的石油替代最有前景。

  三是收購海外石油資産及石油開發。專家認為,我國石油企業“走出去”擁有諸多優勢,包括勘探開發技術、提高采收率技術的領先優勢;擁有強大的鑽井、測井、物探等技術服務隊伍,具有服務優勢;具有管理和成本上的優勢等。

  四是加快原油管道的建設,使未來我國油氣進口來源更加多元化。未來我國原油管道建設要以國內外兩種資源為基礎,以煉油企業發展需求為目標,合理確定原油流向,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配送;堅持近期與遠期相結合,從國家層面上做好統籌規劃,分步實施。

  我國西北、西南、東北三大油氣通道建設目前正在不斷完善。據戚愛華介紹,西北通道已建成中亞一期天然氣管道及中哈原油管道一期;西南通道的中緬原油管道一期碼頭工程已于去年10月開工;東北通道建設方面中俄原油管道及中俄天然氣管道正在建設。

  隨著第二批原油戰略儲備基地的陸續開工,中國石油戰略儲備計劃進入了如火如荼的建設階段。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而目前高達51.29%的對外依存度讓石油戰略儲備成為保障中國能源安全極為關鍵的重要舉措。專家認為,僅僅靠建設石油儲備基地還不夠,石油安全須有長遠戰略。

  今年3月以來,國際油價一直在80美元/桶高位徘徊。從長遠看,國際油價重上90美元/桶甚至突破100美元/桶的可能性很大。現有的價格管理機制對國際油價在80美元/桶以下時的成品油定價政策比較明確,但對高油價時期的定價尚不明晰。

  曾經在2007年中國那場刻骨銘心的“油荒”中發揮了重要補給作用的地方煉油廠,如今的日子並不好過。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