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産業轉型多管齊下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時間:2012-12-18 09:38   來源:廣州日報

韓國産業轉型多管齊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紐約用百年完成城市化建設,成為世界最知名的都市之一。(資料圖片)

  當前,廣州正大力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從世界城市的發展規律看,傳統城市發展都面臨“增長停滯魔咒”和“中等收入陷阱”兩大世界性難題。深入梳理各國化解“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教訓,對我們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從歷史與現實看,多數發展中國家在進入每人平均收入按購買力平價1萬美元時,經濟增長出現停滯或者非常緩慢的現象,無法繼續將每人平均收入推入發達國家行列(即按照購買力平價的2萬美元)。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反面教材是拉美國家,成功跨越陷阱的是韓國等東亞國家與地區。

  正面

  韓國用時7年

  激發內在創新能力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與地區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在從“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階段跨越過程中,日本用了12年(1973年~1985年);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分別僅用了11年,韓國僅用了7年(1988年~1995年)。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首爾的經濟發展迅速,30年內實現了經濟起飛。首爾雖僅佔國土面積的0.6%,但卻創造了21%的GDP。進入21世紀以來,時任市長李明博實行“推土機”政策,對首爾進行改造,到處都可見綠化工程,2010年首爾更成為當年的“國際設計之都”。

  作為東亞地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韓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成功經驗。

  1

  進行産業更新換代。韓國1977年進入“中等收入”階段,此後逐步開始産業更新換代,改變出口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激發其內在的創新能力。

  2

  大力發展知識經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大力發展以知識經濟、高端服務業經濟等為主的轉型。進入21世紀後,為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科技競爭格局,韓國政府又提出“第二次科技立國”戰略。

  3

  確保各階層共用發展成果。上世紀70年代韓國啟動“新社區運動”,增加農戶收入,確保各階層對發展成果的共用。

  4

  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研究發現,韓國的研發經費佔GDP約3%;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阿根廷僅為0.4%,這就是一成一敗的原因之一。

  5

  穩步提高政府治理水準。韓國早期實行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進入80年代後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厘清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反面

  阿根廷長達49年

  深陷“中等收入陷阱”

  自20世紀80年代初,拉美國家普遍出現經濟增速明顯下降甚或趨於停滯的困境,像阿根廷在上世紀60年代,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國在70年代都已進入“中等收入”,但直到21世紀頭10年,這些國家每人平均GDP仍然徘徊不前,基本停留在3000~5000美元,至今仍未能躋身高收入經濟體。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