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製造成就德國奇跡 地産泡沫震傷南歐經濟

時間:2012-08-16 09: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衰退陰雲籠罩在歐洲上空,但人們發現能夠讓歐洲走出衰退的方法少得可憐。

  刺激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正離歐洲漸漸遠去。歐盟官員們給希臘、西班牙開出的藥方是緊縮財政,讓人們勒緊褲帶生活,但慢慢發現,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削弱了消費能力,最終只能讓這些國家在衰退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中國式的基建投資在歐洲被認為是“天方夜譚”,歐洲無法照葫蘆畫瓢式地學習中國擴大投資刺激經濟的模式。出口看似成為歐洲經濟的“救命稻草”,但在全球衰退的當下,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對歐洲出口的提振似乎也在減速。

  當中國證券報記者問到歐洲經濟前進的動力是什麼?一位法國經濟學傢俬下表示,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也許上帝才能知道答案。“歐洲大陸的復興期待新故事,期待如工業革命、網路經濟一樣的技術創新,但目前看,也許創新的神話更多發生在美國而不是懶惰的歐洲。”

  他進而表示,中國應該學習德國。德國經濟之所以能夠在歐洲一枝獨秀,是因為德國發達製造工業讓其在歐債危機中能夠運轉良好。而將經濟過度依賴房地産行業是一個陷阱,看看愛爾蘭和西班牙,他們沒有很好地控制住房價,結果發生了“房價下跌-銀行流動性問題-經濟一潭死水”的惡性傳導,中國應該避免這種錯誤的發生。

  危機藥方:

  省錢還是花錢

  “長期來説,借錢過日子總不是辦法。”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後,德國總理默克爾一直強調緊縮,希望希臘等國通過“勒緊褲腰帶”來擺脫困境。

  但“勒緊褲腰帶”之類的反危機措施使希臘等國陷入了一種惡性迴圈:沒有外部救助,這些國家難以走出困境;要得到這些救助,它們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財政赤字降低到一定水準。

  中國社科院歐洲所副所長江時學認為,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實施的緊縮導致經濟增長毫無動力而言,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經濟增長受到影響,失業率快速上升,人民生活受到影響,從而導致各行各業的人不時舉行遊行示威;經濟得不到復蘇,就只能繼續依賴外部救助。

  法國總統奧朗德就反對通過實施嚴厲的財政緊縮來應對債務危機。在他看來,擺脫債務危機的有效手段不是“勒緊褲腰帶”,而是推動經濟增長。奧朗德開出的“處方”是“花錢”,而非“省錢”。

  但中國證券報記者在歐洲走訪時看到,歐洲有完善的鄉村公路、高速路網、四通八達的德法地鐵線路,甚至希臘的機場就高達60多個,港口達到上萬個。歐洲已經不存在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空間。

  一位學者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中國還在依靠城市化建設來實現對經濟的拉動時,歐洲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沒有太大的空間了。

  此外,當政府債務不斷升高時,金融市場的融資已陷入僵局,大量壞賬讓銀行對經濟的潤滑劑作用全失,如何獲得投資所需的建設資金又成為希望“花錢”的又一大問題。

  歐洲打算借鑒拉美國家和東亞國家的經驗,希望憑藉擴大出口來發展經濟,將解決歐洲危機的“鑰匙”看成中國等新興市場對歐洲的出口所産生的提振。但從目前看,全球經濟增長疲軟讓新興市場的商品需求也在逐漸減弱。

  經濟動力:

  製造業成就德國“奇跡”

  當歐債危機無解的時候,德國經濟卻一枝獨秀。德國是如何取得其經濟“奇跡”的?

  有人認為,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後,許多資本紛紛流入德國這個“安全港”。此外,希臘等國的技術人員和高素質勞動力為逃避國內的高失業率而到德國謀生。這都使德國經濟受益匪淺。

  但這些都是表面原因,德國經濟“奇跡”與其建立的強大高端製造業及有力的出口不無關係。中國有“世界工廠”的稱號,但中國出口的産品主要是附加值很低的勞動密集型産品。德國也被譽作“世界工廠”,且生産的是高附加值的高科技産品。這些高端産品即使在世界貿易不振時,出口所受的影響也不算大。

  所以,這場已持續近三年的債務危機並未重傷德國經濟,反倒是通過貿易、資本流入等途徑讓德國大發“危機財”。

  歐債危機最直接的後果,便是歐元的持續走弱。據統計,自2009年11月以來,歐元對美元累計下跌了20%左右。然而,因為債務危機帶來的歐元下跌,德國出口商每年可以多賺1000億歐元,也就是説,疲軟的歐元讓德國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提高了約4%,而其中超過50%的部分是製造業對出口的貢獻。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歐元區一些國家一直在抱怨:德國的種種福祉是建立在其他歐元區國家的痛苦之上的。歐元的成立讓歐元區的貿易重新整合,德國憑藉在高端製造業的傳統優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國家無法通過匯率的貶值來保護本國的重要産業。

  “我們正在淪為德國人的附庸。”一個希臘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歐洲大陸走出衰退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可能需要十年或者更長。需要新産業革命、網路經濟一樣的神話故事,未來新能源、新材料的普及和應用可能是一個方向。但歐洲大陸只有製造業發達的德國和法國,才具有創新的土壤。

  房地産:

  泡沫破裂後的經濟毒藥

  一個西班牙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歐元成立之後,歐元區國家的貿易區分更加明確,德國製造的大行其道讓歐元區很多國家的製造業日漸萎縮。所以,很多歐洲國家將刺激經濟增長的動力定位在房地産市場。

  房地産市場的繁榮,可以帶動200個子行業的發展,可以讓銀行不斷通過杠桿來擴大,房價上漲為各方所樂見。經濟增長,收入提高,稅收增加,銀行大賺,這種良性的迴圈讓危機前的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的經濟令所有人羨慕不已。

  據統計,在1999年到2007年期間,西班牙房地産價格翻了一番;同期,歐洲新屋建設的2/3都發生在西班牙。直到2008年年底房地産泡沫行將破滅之時,房地産開發商獲得的貸款總量達5000億歐元,幾乎是西班牙年GDP的一半。但是房地産市場的繁榮只是讓歐洲國家經歷了短暫的歡愉。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價,泡沫的破滅導致西班牙經濟的全面衰退。

  很多歐洲人開始反思,一個國家經濟增長的重任放在房地産市場的策略是否合適。當房地産泡沫破裂後,與房地産業相關的上下游産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迄今為止,已有多家銀行陷入了危機。尤其在房地産泡沫破裂的西班牙和愛爾蘭,銀行的境況更是岌岌可危。

  中國啟示:

  強化高端製造

  當人們對求解歐洲危局一籌莫展時,大洋彼岸的中國又能從中學習到什麼?

  專家表示,前些年,國內大量資本涌向房地産、金融等虛擬經濟,實體經濟發展緩慢。從歐洲經驗看,這是很危險的。現在最關鍵的是調整政策,鼓勵發展實體經濟。

  “我們這一代可以坐享城鎮化、人口紅利,但當我們漸漸老去,當我們完成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什麼才可能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永動機?”某專家表示,德法的工業化、強勢的製造業對中國有很大的啟發。而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央明確了實體經濟的主體是工業。緊緊抓住製造業將保證中國未來經濟的活力與動力。

  但目前中國製造業暗流涌動,潛在的危機已經開始顯現。中國低成本的優勢正漸漸轉移,外資與國內企業“出走”的背後,折射出中國勞動力成本持續上漲的現狀。

  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表示,歐美再工業化的實質是發展先進製造業,走高端路線,以打造新的競爭優勢,這是一種中長期的結構調整。現階段中國也在進行結構調整,向中高端製造業發展,這樣雙方的製造業在中高端形成了競爭。

  專家表示,未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絕不在於“放棄”,而是“強化”。向更加發達的工業體系發展,使各工業部門(包括傳統産業和高技術産業)都進入世界先進水準,這是中國工業體系變革的迫切要務。

  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主任宋林飛認為,傳統製造業要向精緻化邁進。“瑞士手錶、德國雙立人炊具、LV包等都是傳統製造業産品,它們的生命力證明,傳統製造業大有發展空間。”宋林飛説,中國的傳統製造業提升空間就在於精緻化生産。這種生産不完全靠高科技創造發明,而是要靠技術、靠技能、靠精工生産。而精工生産的關鍵還是靠發展教育,培養技工和高級技工。(本報記者 張朝暉)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