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的糾結:要錢還是要臉 要援助還是要主權

時間:2012-06-19 11:05   來源:環球時報
  歐債危機中受衝擊最大的是南歐國家,而在南歐國家中,希臘和西班牙又是歐元區的軟肋國,因而也就成為歐債危機的震中。儘管希臘只是歐元區的一個彈丸之國,GDP與人口都只佔歐元區的大約2%,但希臘6月17日舉行的二次大選,牽動的卻是歐盟的心。歐債危機是內生的,歐洲人自己就可以解決,但為何遲遲懸而未決呢?在筆者看來,南歐金融危機糾結的無非就是“要錢”還是“要臉”,即是要“援助”還是要“主權”的問題。  
 
  在5月的大選中,希臘人選擇了“要臉”。那一次的大選結果顯示希臘政壇出現顯著的“左右兩極化”。激進左翼聯盟和極右的金色黎明黨各領風騷,造成組閣流産,進而引起全國性的金融恐慌。現在希臘擠兌成風,每天提款額高達5億到8億歐元,民眾同時開始囤糧。那麼,希臘危機為何拖到今天病入膏肓的地步?原因就是希臘人既想要錢,又想要臉,即希臘希望在接受歐盟大批援助的同時,又不願喪失國家的主權,尤其是財政主權。

  但德國人“給錢不給臉”。德國的“預算聯盟”可謂是希臘人的剋星。德國希望通過此次危機,在援助“南歐豬國”的同時,強制將南歐納入“歐盟財政聯盟”的框架之內。換言之,如果希臘人進一步要錢,就要接受歐盟極其嚴厲的財政監管。11年前希臘進入歐元區,德拉馬克成了歷史,希臘人失去了貨幣權這一至關重要的國家主權。而今天,德國又要求他們放棄作為國家主權命門的財政權,上次大選結果就證明了希臘人對此極度反感。

  西班牙更是“要臉”。從3月一直嘴硬到6月:從3月底的全國大規模罷工,到4月初國債發行計劃流産,從5月西班牙的第四大銀行面臨破産,到6月主要幾家銀行流動性均告急,至少需要400億歐元的流動性。直到6月8日新首相拉霍伊才“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向歐盟提出求救。

  作為歐盟第四大經濟體,依靠其輝煌一時的房地産業,西班牙曾經是歐盟各國經濟的楷模。一個昔日的富翁現在反過來變成乞丐,也難怪拉霍伊臉上挂不住。西班牙人在要臉和要錢之間糾結數月,以至於坐失解決危機的良機,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如果説西班牙要臉還情有可原,那麼希臘人完全沒有要臉的本錢。經過十多年的歐元區生活,希臘已經變成一個徹底的德法“寄生國”。

  西班牙人要放下身段,少要點臉。西班牙和希臘不同的是,西班牙的實體經濟還是有底子的,産業結構也基本合理,現在缺的只是流動性。一旦注入流動性,西班牙的經濟能迅速得以復蘇。所以只要西班牙在與歐盟的談判中多些靈活性,在援助方式上找到雙方都可接受的渠道,西班牙的金融危機即可解決。

  而對於希臘,如果説5月的大選,希臘人選擇“要臉”的話,那麼希臘的二次大選,希臘人該醒醒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何況希臘索要的金額巨大。希臘人其實只有一條選擇,那就是先得選擇“要錢”。至於臉面,可以受損些。希臘即使獲得下一輪歐盟援助,也只是權宜之計。希臘的癥結出在其經濟結構的極不合理,而要對經濟結構加以徹底調整,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事情。

  在筆者看來,歐盟最終是要走向統一的,因為不統一的歐洲就沒有出路。因此,各個國家的主權,尤其是財政權的喪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南歐豬國”的政客們不應該只從自身的眼前權力考慮,而應更多地從民眾的長遠利益和國家的前途出發。

  歐盟如同一艘巨輪,不會一遇到風暴,就將不聽話的船員扔到海裏喂鯊魚。歐盟,尤其是德法現在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今天救希臘、明天救西班牙的權宜之計,而應該對“南歐豬國”有所有救助計劃。當然,希臘最終要走哪條路,真正做決定的還是希臘人自己。(趙永升 巴黎第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博士)
編輯:孟雅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