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圍繞愈演愈烈的債務危機,歐盟、歐元區、歐洲央行以及各成員國政府採取了多項應對措施。記者近日專訪了奧地利央行歐洲事務及國際金融機構部門主管弗朗茨 瑙什尼克(Franz Nauschingg),請他就歐洲央行降息、歐元區銀行業資本重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擴容、希臘和義大利債務前景等一系列市場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記者:過去一年歐洲央行遲遲沒有採取降息舉措,但11月初德拉吉就任歐洲央行行長後,歐洲央行立即宣佈將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以刺激經濟增長。這一舉動是否意味著歐洲央行改變了以往以抑制通脹為核心的原則?
瑙什尼克:此次歐洲央行宣佈將基準利率下調到1.25%並不意味著改變了以抑制通脹為準則的政策調控目標。歐洲央行預計未來兩三個季度內,歐元區平均通脹水準會從目前超過3%的水準回落到2%左右,這是歐洲央行同意降息的基礎。在此基礎上,通過降息刺激消費和投資,同時刺激歐元區銀行不再把大量資本存入歐洲央行,增加銀行間的資本流動。
此外,降息也有利於維持目前歐元適度貶值的態勢,這對於緩解歐元區的債務危機和經濟增長壓力是必需的,特別是對增強歐元區國家的出口競爭力十分有利。從短期效應看,這可能會對中國等國的産品出口形成競爭,但從中長期看,歐元的適度貶值對雙方都有利。
記者:10月底歐盟峰會決議要求歐元區銀行業進行資本重組,並要求將歐元區銀行的核心資本率提高到9%,這需要歐元區銀行業注入大量資本,但從哪獲得這些資本呢?
瑙什尼克:減免希臘債務、提升核心資本率,以及執行“巴塞爾協議3”的嚴格標準確實使歐元區銀行業的負擔加重,特別是將核心資本率提高到9%需要補充上千億歐元資金,而且按要求應在2012年年中完成,時間也比較緊迫。不過通過目前提供的解決方案,融資問題可以得到解決。首先,銀行需要自己從金融市場融資;其次,國家可以對本國銀行進行注資;最後,銀行業還可以通過EFSF提供擔保進行融資。
記者:EFSF擴容是歐盟應對債務危機的最新舉措,您預計擴容的規模將會多大,擴容能夠真正解決歐債危機嗎?
瑙什尼克:EFSF擴容主要是解決融資和主權債務擔保的問題。通過金融杠桿作用,目標是擴容後的EFSF規模超過1萬億歐元,這樣的規模才能夠為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的主權債務提供擔保。但是法國提出的為EFSF頒發商業銀行執照,直接從金融市場融資的方案已被否定。目前看來,更有可能的是在EFSF的框架內,發行由EFSF提供擔保的“歐元債券”,以此實現將歐元區平均赤字率控制在4.5%以下,債務比例控制在85%以下的目標。
記者:近來,希臘會否退出歐元區和義大利的債務形勢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您如何看待這兩個歐元區國家的前景?
瑙什尼克:按照《歐盟憲法條約》的規定,希臘政府不能單方面宣佈退出歐元區,但希臘可以通過全民公決的方式選擇退出。不過,退出對於希臘來説要付出的代價並不會比留在歐元區內小。退出造成的貨幣貶值對於刺激希臘經濟和就業增長效果不會很大,相反,通脹上升,社會矛盾還會繼續加劇。同時,缺少了歐元的保護,債務違約將使希臘國債徹底成為垃圾。因此,我不認為希臘會主動選擇退出歐元區。
至於義大利,我認為義大利的經濟和債務形勢並沒有外界想像得那麼糟糕,在債務問題暴露前,義大利經濟長期處於高債務、低增長的狀態,目前的問題主要在於市場投機造成金融市場反應過度。只要能夠認真貫徹既定的財政緊縮和經濟改革措施,我對義大利債務前景還是持樂觀態度。同樣的情況在2009年冰島爆發金融危機時也曾發生過。當時冰島危機波及東歐,引發市場強烈擔憂,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此向東歐地區提供了500億歐元援助。事後證明,金融市場對東歐地區形勢反應過度。
記者:歐盟許多國家都在指責標普、穆迪、惠譽等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在“歐債危機”中扮演的角色,那麼歐盟是否打算建立自己的評級機構?
瑙什尼克:歐盟擁有足夠的經濟規模,其金融和資本市場也足夠大,有資格和能力在歐盟範圍內建立信用評級機構,但目前相關的計劃都還處於準備階段。不過,信用評級機構的問題並不是解決“歐債危機”的關鍵。歐元區國家不滿的是那些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往往像金融市場一樣,對“歐債危機”反應過度,評估的機制缺乏透明度和穩定性,但另一方面,如果EFSF能夠發揮期待的功效,信用評級的問題就不需要擔心。
記者:現在市場對歐盟和歐元區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越來越濃,您如何看待“歐債危機”的前景,歐盟又需要多久才能走出危機?
瑙什尼克:無論是政治體系的改革,還是經濟體制的改革,解決“歐債危機”還是必須從歐盟和歐元區層面入手,好好地發揮EFSF的作用。如果發揮得好,歐盟就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力量融資解決銀行業所需資本金,同時也有能力緩解歐元區的債務壓力。外來的援助不是必須的。至於需要多少年才能走出危機,我認為至少還需要2至3年的時間。但在應對債務危機的同時,歐盟更需要解決的是經濟增長問題。如果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那麼債務等許多問題都可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