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9月以來,一些評級機構相繼發佈對以色列的主權信用評級。標準普爾將以色列長期外幣主權評級從A調高至A+,同時確認本幣評級為AA-,前景穩定。大公國際則維持了以色列本、外幣國家信用等級A-,展望為穩定。在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普遍低迷的背景下,以色列經濟可謂一個亮點。
較強的科技競爭力是以色列經濟發展的動力。世界經濟論壇近日發佈的《2011—2012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以色列排名第二十二位,較2010年和2009年分別上升2位和5位,排名上升得益於領先的創新力(第六位)、高數量的專利(第四位)、良好的金融環境(第十位)和穩定的風險基金(第二位)。以色列政府的預算中每年約有20億美元用於研發,其中90%投向高科技産業,大部分通過參股風險投資基金的方式進行。
對比今天的科技成就,很難想像以色列經濟過去由農業、手工業、輕工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構成。雅法柑橘曾是標誌性出口商品。上世紀60年代後期,以色列確立了科技立國方針,重點發展高科技和出口導向型産業,幾十年時間裏就完成了從“柑橘經濟”到“軟體經濟”的根本轉型,並不斷加大對後者的投入力度。現在,以色列的標誌性出口商品已經被以軟體、精密儀器、電子産品等為代表的高科技産品所取代。
以色列尤其重視軟體業發展,在通信、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數據保護、電子教育軟體開發等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在許多國際知名企業裏,幾乎都會看到産自以色列的軟體,比如網際網路防火牆、行動電話計費、語音郵件、IP語音電話技術、網際網路即時通訊等。
匯集人才是以色列經濟轉型成功的關鍵。有統計顯示,除矽谷外,以色列每平方公里擁有的軟體和電子工程師是全球最多的。除了一大批本土的軟體和電子工程師外,以色列政府還從美國、阿根廷、法國、英國,甚至不少非洲國家的移民中重金招聘到大量高素質的學者和高技能的工程師,其中多達4萬人是電腦和軟體方面的專業人才。這些人在軟體業取得的創新成果,為以色列經濟的快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援。此外,以色列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在以色列750萬總人口中,高科技勞動力人數接近20萬,2010年高科技勞動力人數佔商業領域就業人數8.8%,而其勞動産出佔商業領域總産出的16%,高於西方國家。
然而,也有一些制約因素影響了以色列經濟發展。首先是貧富懸殊,社會分化。據中東媒體報道,以色列的財富掌握在全國最富有的約20個家族手中,其年收入總額相當於以色列國家預算的88%,佔以色列500強企業收入的1/3。隨著日常生活成本不斷上漲,社會不滿情緒升溫,甚至引發持續多日的抗議風波。此外,地緣政治風險也嚴重阻礙了以色列經濟發展。一個典型例證是,2000年爆發大規模巴以衝突後,以色列經濟出現負增長,陷入50年沒有過的糟糕境地。可以説,動蕩變幻的地區局勢對以色列經濟增長形成的擠出效應,弱化了以色列合理的經濟結構和政策本應有的作用和成果,對其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説,中東實現和平穩定,才是以色列經濟騰飛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