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世界經濟增長由盛轉衰、由升轉降的一年,也是充滿驚心動魄和多災多難的一年。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美國和日本分別從今年第三季度和第二季度起正式陷入衰退,為世界經濟增長前景蒙上了最大陰影。5月2日“納爾吉斯”特強氣旋風暴襲擊緬甸,導致13.8萬人死亡和失蹤,240萬人無家可歸,數萬頃稻田被毀成為2008年損失最大的自然災難。發生在5月12日的中國汶川大地震也為2008年留下了最為悲情的一筆,中國政府預計重建費用可能超過2450億美元。
2003-2009年世界經濟增速圖線,數據來源於聯合國經社司。
天災似乎總與人禍相伴左右,在年初時就已經顯露出猙獰面目的次貸危機愈演愈烈最終引發了全球性金融危機,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曆史的國際投行相繼倒閉,結束了華爾街長盛不衰的神話。最能反映世界經濟走勢變化的股票市場和商品市場今年都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目前距離其2007年11月的高點已經下跌近40%,國際油價更是上演了高臺跳水,在今年7月創出147美元/桶的天價後,目前油價已經回落到40-50美元/桶附近。
這些戲劇性的變化讓人們領教到了世界經濟風雲的變幻莫測。臨近年底,讓我們對2008年世界經濟做一次總結和回顧,以便能夠對未來有一個更清醒和客觀的預測。
次貸危機引發雪崩 世界經濟步入調整週期
2008年,美國房産市場持續惡化,以及隨之而來的次級抵押市場的雪崩,最終引發了遍及全球金融市場的信貸緊縮。主要工業國家如美日歐等上半年就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經濟增長減速現象。隨著金融危機的嚴重程度不斷顯現,到十月中旬以後,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顯露出了嚴重的衰退跡象:消費和商業投資萎縮,失業上升。同時,金融危機向新興經濟體迅速蔓延,使這些國家的外資減少,融資成本高企,初級産品價格大幅度下跌,出口萎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在11月6日發表的報告中再次下調了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該組織預計,2008年全球經濟增幅將放緩至3.7%,2009年將放緩至2.2%,遠遠低於3%這一IMF認為的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分水嶺。IMF將美國2008年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4%,將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2%,將日本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0.5%,將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2008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從6.9%大幅下調至6.6%,不過對中國經濟在2008年的增長預期仍維持在9.7%不變。報告中認為,發達國家經濟將在2009年全年陷入萎縮,降幅為0.3%,這將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以來發達國家經濟首次出現全年負增長。聯合國在12月10日發表的《2009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對主要經濟體增長率做出了如下預測:
注:數據來源於聯合國經社司。黃色欄裏的數據為估計值,2009年數據為預測值。
儘管這輪世界經濟調整表面上看似由次貸危機引爆,但事實上世界經濟陷入週期衰退有其內在規律。自“9-11”以來,全球經濟經過短暫調整後,世界經濟經歷了1970年代之後最強勁的一個增長期。但是伴隨著世界經濟深層次結構問題的不斷累積,特別是2007年下半年以來,以美國房地産泡沫破裂、次貸危機出現及演變為金融危機為標誌,世界經濟面臨著原材料、糧食、能源等價格高漲,通貨膨脹風險加大,流動性過剩與信用緊縮並存,實體經濟增長受到衝擊等諸多挑戰,世界經濟繁榮週期發生轉折,本輪經濟增長已經進入調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