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去年底的兩電加價風波至今教人記憶猶新,本月初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突然提前“開價”,聲言廉價的天然氣時代已經完結,估計到2015年底電費將因燃料成本上升而加4成,又暗批特區政府插手干預電力市場,“九龍及新界將會漆黑一片”,引發輿論一片譁然。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接受專訪時直言,電力公司應該汲取去年底爭議的教訓,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在提交電價調整建議時,提出充足理據,並考慮加價對社會的影響,及市民的合理期望。他説,不希望與中電隔空叫陣,但強調特區政府對電力公司的價格調整的審核及監察是實質的,需“有理有節有數字”,不會因電力公司簡單一句説話就接受。
環球經濟持續低迷,香港第一季經濟增長更不足1%,令人擔心在歐債危機擴大的陰影下,香港經濟實難獨善其身。而因08年的管制計劃協議將兩電的利潤上限定為9.99%,即使經濟差,兩電仍可申請加價,特區政府在談判過程中就被指是“無牙力”。最近中電忽然揚言未來會大幅加價,更似語帶“威嚇”,引發民情強烈反彈。由去年底的兩電加價爭議可見,電力公司加價早非純民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在市民要求提高透明度及公開數據的呼聲中,兩電加價必須受到公眾監察,亦必須獲得民意支援,否則很可能“觸礁”。
對協商似乎變成中電“漫天開價”與政府“落地還錢”的過程,邱騰華並無直接響應,但指出公眾對兩間電力公司的價格調整十分關注,安全穩定和環保的電力供應與市民負擔亦互為因果,市民既願意為因使用更多清潔能源而上升的成本“買單”,不會“逢加必反”﹔但同時要求政府做好把關工作,不能讓兩電加價幅度超乎市民能夠負擔的合理水準。
他直言,去年底的經驗可見,電力公司不可以再簡單用“成本上升”一句話,就算向市民交代了加價的原因。如果是燃料成本上升,就必須解釋用的是甚麼燃料,為甚麼升幅會那麼大,有否與市場價格作比較。如果兩電要調整電費,須按管制計劃協議向特區政府提供有關資料,特區政府會充分並切實考慮電力需求和售電量、經營成本、燃料價格、資本投資、控製成本和提高生産力的措施、燃料價條款賬和電費穩定基金結余等因素,確保本港電力供應充分平衡穩定、安全、環保及價格合理的政策目標,以保障市民的利益。
“市民對政府及對電力公司的期望越來越高,來自社會的監管力量亦越來越大,政府必須以高透明方式,每一項數據、相關賬目及數據都要向市民解釋清楚。”他續説,政府要考慮市民、立法會的聲音,電力公司同樣不能閉門造車,必須充分體察民情,重申在電費設計上,能源(氣價)向來是實報實銷,故過去十年的電費已充分反映市民除願意外,亦已實際為減排付出代價,故電力公司不可以使用清潔能源為由就隨便向市民開單:“市民接受因環境改善而令電費上升,但不等於接受電力公司開貴單!環境保護要向前行,亦不代表電費一定要貴下去!”
對有聲音質疑政府的談判“牙力”,邱騰華坦言,特區政府對兩電價格調整的監察一直都是實質的,故過去4年電力公司的加價幅度一直與通脹水準相若,未來當局仍會繼續與兩電討論如何優化能源結構、優化能源組合,而明年兩電需向政府提交新的5年發展計劃,特區政府會重新做審視工作,切實核查當中提出的數據及發展論據是否合理及符合成本效益:“大家實事求是,看有些項目是否有實質需要,應使則使,論據是否充分,營運成本上是否有水份,對此電力公司應採取負責任態度。”
兩電連年加價,令坊間要求開放電網的訴求日趨強烈,邱騰華認為,是否開放電網,要研究有些透過引入競爭的方法是否能夠減低成本,又説不少地方的電廠是由國營轉向市場化,但香港一開始就以商業形式經營。他並重申,到2018年現有的管制協議屆滿時,港府可以循多方面研究如何令電力市場更加穩定、安全、環保,同時照顧市民的負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