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門表示,正規渠道的食品都應有中文的名稱、配料、生產日期等信息
進口零食店里琳瑯滿目的進口食品讓酷愛零食的市民趙小姐欣喜不已。買了一大堆後才發現,一半零食竟是寫滿英文字母的“三無食品”。“正規的進口食品都應該有中文標識呀,這‘三無產品’是什麼來路?我根本就不敢吃。”10月21日上午,趙小姐就此事向沈陽晚報記者投訴。
投訴:
買的進口零食咋是“三無食品”?
10月20日,趙小姐來到沈河區南三經街美食美客進口食品店。店里主要經營各種進口零食,平素喜好零食的趙小姐挑選了包括藍莓果、糖果、餅幹、冷凍蘋果幹等十幾種零食。回到家後,趙小姐隨手打開一包藍莓果品嘗,卻意外發現,這個外包裝上全是英文字母的“進口食品”竟然沒有中文標識,也沒有生產日期。“關鍵是食品的商標和名稱卻是中文的。這咋回事呢?”趙小姐隨後又翻看了買來的其它食品,發現一些外包裝全是韓文或日文的食品也存在同樣的情況。
趙小姐告訴沈陽晚報記者,雖然零食店為她退了貨,但她心里仍不舒服。“為什麼這些‘三無食品’可以在店里賣?”
調查:
進口零食店很多“魚龍混雜”
從今年開始,沈陽街頭的進口零食專賣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大街小巷冒出,頗受年輕女性和兒童歡迎。市民崔女士表示,她之所以青睞進口零食,一是包裝精致,二是認為安全性高。
昨天,沈陽晚報記者在多家進口零食店走訪時發現,除了售賣正規的進口食品外,幾乎所有的零食店都有與趙小姐描述的相同的“三無食品”,且種類並不少。記者發現一種寫滿韓文的袋裝糖果和一種寫滿日文的盒裝糖果,找遍了所有角落,都未找到任何中文標識。八緯路一家零食店的老板表示,她無法提供中文標簽,顧客接受不了可以不買。
工商:
無中文標識的進口食品不能出售
沈陽市工商局12315工作人員表示,正規渠道的進口食品都要貼有中文標識,上面寫有商品名稱、配料、生產日期、生產廠址、經銷商等信息。如果沒有中文標識,那只能有三種可能,一是走私進來的,二是從國外購買攜帶的,三是國內黑加工廠生產的。
工作人員表示,按照規定,沒有中文標識的進口商品不能出售。“進口零食店的進貨渠道現在仍不清楚,不排除有遊動商販供貨的可能。”工作人員表示,消費者如果發現所購買的進口商品沒有中文標識,請立即向工商部門舉報,工商部門會依法查處。同時也提醒消費者,盡量到正規的商場購買進口食品,或在購買時認真查看產品的中文標識和生產日期。 (沈陽晚報主任記者 張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