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0後”懷舊情結催生“懷舊商機”

時間:2011-11-24 13:14   來源:新華網

  吉林省長春市近日開了一家“80後”主題餐廳,食客就餐過程不僅伴隨紅領巾、一道杠、考卷等元素,還能欣賞到變形金剛、紅白機、發條玩具等久違的物件。

  餐廳老闆張健和愛人王雪均出生於上世紀80年代,他們希冀與所有來此就餐的“80後”一代找到記憶的共鳴。

  “兒時快樂很容易,有時會幻想回到童年,開這個餐廳就有點朝花夕拾的意思,”張健指著書架上的變形金剛等物件表示,“這上面都是我收藏的玩具,每次搬家都會丟一些,我不想我的回憶慢慢變少。”

  事實上,中國“80”後的懷舊行為早已不是文化現象個案,其最早始於70末至80初的網友以文學藝術形式進行懷舊題材展示。幾年前,“70後”“閃客”阿桂以一部懷舊動漫作品引領了一次曬童年的高潮。

  隨後,越來越多的“80後”開始通過網際網路熱議童年、比拼記憶、上傳資料和作品,諸如《玩大的》《李雷和韓梅梅》等比比皆是,進而也影響了輿論的産生和傳媒的介入。

  “其實每一代人都會懷舊,但‘80後’的懷舊與傳統意義的懷舊還有區別,”吉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馬大勇認為,中國“80後”一般出生於獨生子女年代,社會轉型的劇變和機遇與壓力的並存令他們應接不暇,在現實中通過懷舊去宣泄情感成為一種必然。

  2010年,一部名為《老男孩》的視頻風靡全國,被“80後”讚為經典之作。導演兼主演肖央出生於1980年,不僅初秀才華,還通過植入式廣告開闢了又一個市場行銷的蹊徑,使“記憶”可以通過購買而重溫。

  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都有專門的“80後”懷舊用品商店,海魂衫、回力鞋、搪瓷杯等應有盡有。部分商家甚至還將汽水糖、麥乳精等絕跡市場多年的食品重新打造,迎合懷舊人群的需求。

  吉林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金曉彤認為,80後懷舊現象是一個難得的商機,且有希望創造更大的市場和拉動消費。企業應當借助懷舊情結去發掘消費者的內心,在創意上也應更開闊眼界,發掘更好的東西滿足消費者的情感需求。

  25歲的外企白領劉銘告訴記者:“對我們‘80後’而言,懷舊意味著擁有一處精神家園,只要市場上有能夠填充這种家園的東西,我就願意買單。”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