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中印互相借鑒經驗 中國製造業仍具優勢

時間:2008-05-28 10:12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在由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和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昨日共同舉辦的中印經濟研討會上,專家認為,兩國相比,中國目前在製造業上仍具優勢,印度有可能誕生一批世界級企業;兩國應相互借鑒對方的經驗,實現更好的發展。

    中國製造業仍具優勢

    “中國選取了與亞洲四小龍類似的發展道路,即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而印度則以資本密集型産業為發展重點,其競爭對手一開始就是美國、日本。”專家指出,這使得中國能夠比較充分地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形成在製造業方面的優勢。

    中國和印度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每人平均GDP相差並不多。2007年,中國每人平均GDP達到了2460美元,比印度高出一倍有餘。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中國經濟與企業研究中心主任Dvaid Hoffman認為,這是由於勞動密集型産業有利於拉動就業,刺激國內需求增長。

    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Bart Van Ark也認為,中國和印度處在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工業體行列。與大多數國家不同,中國近年來單位勞動力成本不升反降,這大大提高了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十幾年前,印度單位勞動成本僅是中國的一半,但隨著中國製造業的生産率顯著提升,這個成本差被迅速抹平。他預計,2008年,中國的單位勞動成本已經低於印度。“從這個角度講,印度製造業在全球貿易和價值鏈條中的影響力仍小于中國。”

    專家提醒,印度的IT等高技術産業超出了正常産業發展速度,印度應大力發展製造業,實現經濟均衡發展。Dvaid Hoffman認為,IT産業不適合作為印度的支柱産業發展,IT産業帶動就業能力較少,且溢出效應較低。印度去年有4000萬高校畢業生無法在城市找到工作,而被迫回到農村。

    單位勞動力成本的下降體現了國內企業生産率的提高,但也有專家提醒,這可能與中國勞動力的集體議價能力不強有關,甚至有可能是以犧牲資源效率換取的。

    應相互借鑒優勢

    中國和印度將是未來20年全球最活躍的經濟體之一。作為人口最多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印兩國選擇了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並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專家認為,中印兩國應吸取對方經驗和借鑒優勢。中國目前在推動自主創新戰略,推進産業更新升級,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在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中,服務業必鬚髮揮重要作用。”Bart Van Ark認為。

    印度積極發展IT産業等資本密集型企業,第三産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比遠高於中國。Bart Van Ark指出,一些高附加值企業體現出良好的競爭潛力,一旦解決了勞動力、基礎設施等束縛因素,有望成長為世界級企業,“中國雖然也出現了一批國際化企業,但出口産品大多是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和産品附加值不高。”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也認為,中印兩國的勞動力特點不同,中國勞動力受教育程度普遍高於印度,中國企業培訓較為出色,印度的優勢則是擁有一大批西方高等教育背景的專業人才。“印度本國工業雖然發展水準不高,但未來生産是全球化的,一些跨國企業可能以建立子公司的形式,帶動印度工業發展。”(王光平 韓曉東)
編輯:胡珊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