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認為,此舉對美讚臣、惠氏等五大進口品牌的衝擊力有限
昨日,廣州安世乳業進出口有限公司宣佈聯手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政府, 向中國內地市場引進澳大利亞原裝進口奶粉“澳咪娜”。事實上,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後已有越來越多的中資乳企在海外註冊商標,或借道“純貼牌”進口産品反攻國內市場。
業內人士估計,採取類似方式反撲國內奶粉市場的中資“洋奶粉”品牌不下50 個。但也有專家認為,上述舉動對美讚臣、惠氏、雅培等五大進口品牌的衝擊力仍相當有限。
中資“洋奶粉”借道海外反攻
國內廣州安世乳業董事長程平表示,AuscoPak 公司是澳大利亞一家主營奶粉生産、加工和包裝的公司。安世乳業公司是其中國地區總經銷商,代理經營澳洲“澳咪娜” (AUMINA)品牌奶粉。他表示,“澳咪娜”從奶源、生産、包裝到成品全程都在澳大利亞境內完成,安世乳業則負責商標註冊。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海王集團旗下的海王健康科技也計劃在喜安智嬰幼兒配方奶粉基礎上,繼續與韓國Pasteur 公司合作推出一款新品,並計劃在下周上市。
一位奶粉經銷商透露,目前這種借道海外反撲國內市場的中資“洋奶粉”品牌不下50 個。乳業專家王丁棉也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發生前,只有大概五六家國內企業在澳洲、紐西蘭等地註冊奶粉品牌並貼牌生産。但在事件發生後,這一數字迅速上升。“據了解還有70 多家企業正在排隊申請商標註冊。”王丁棉表示,這些企業的背後大多數都是中國人在操控。
專家:對進口奶粉的衝擊力有限
有數據顯示, 中國奶粉市場總量龐大。
未來5 年的銷售額有望增長至600 億元到700 億元。“國外人口出生率低,奶粉增長速度很慢甚至是負數。而中國人口眾多,消費增長快,所以做奶粉生意一定要來中國。”一位經銷商表示,不少中資企業都希望採用這種海外註冊原裝進口的模式與盤踞國內市場前幾位的進口奶粉品牌爭食。
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員宋亮曾表示,這幾年,由於海外乳業疲弱所帶來的投資機會日益增多,國內對進口産品的青睞及政府鼓勵中資企業加快“走出去”的影響,越來越多中資企業投身於海外乳業市場。因此,目前市場上又多了這種帶有中資烙印的“洋奶粉”的身影。
宋亮認為,三聚氰胺事件後,中國嬰幼兒奶粉市場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多美滋、美讚臣、雅培、惠氏、雀巢牢牢控制了一、二線城市大概65%的市場份額。這種外資壟斷的格局將不利於中國嬰幼兒奶粉産業的健康發展, 也勢必造成消費者消費福利的減少。
而中資“洋奶粉”緩慢漸進地拓展市場,有望對五大外資品牌壟斷的格局帶來衝擊。
但王丁棉則認為“這種衝擊力度有限”。他表示:“目前老的外資品牌年銷售都能達到20 億元以上,市場根基很穩,新進中資品牌的反撲很難影響到他們的市場份額。但從幾大外資品牌的市場增速放慢來看, 自然增量的部分確實有被中資品牌分食的可能。”
相關報道:中資企業加速收購海外奶源
中國資本對國外乳業資源的“胃口”並不僅限于貼牌生産洋奶粉, 近年來還紛紛將目光瞄準了海外牧場資源。近日有消息稱,上海鵬欣集團有望在12 月完成對紐西蘭16 個牧場的整體收購。如果其成功,將是近年中國企業最顯赫的一次牧場出海投資。
據悉, 鵬欣出價約2.1 億紐西蘭元, 欲收購位於紐西蘭北島的Cedric 牧場。鵬欣希望能透過掌握原奶, 然後委託當地乳企加工,向國內出口嬰幼兒奶粉、奶酪等乳製品,收購後的頭5 年在華行銷費用預計高達1 億紐西蘭元。但有反對者質疑,鵬欣集團“欠缺”運營紐西蘭牧場的經驗,但紐西蘭最高法院日前最終駁回了當地部落財團企圖阻止鵬欣集團收購的要求。
而在此之前,也有消息傳,中投公司已就澳大利亞最大牧場集資一事向澳方諮詢。娃哈哈、蒙牛等本地乳企也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投資方。
乳業專家王丁棉表示, 中資收購海外牧場, 一方面為提升奶源信譽度、增加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降低養殖成本。“澳新、歐盟的養殖成本低、奶源品質好,屬於放牧型的草場,基本無需用精料飼養”。
而乳企同時還看中海外奶源的物美價廉。同樣有著海外牧場收購經驗的光明乳業總裁郭本恒曾坦言,“我們中國的奶源成為了世界上除韓國和日本外,價格最高的奶源,成本很難消化。所以都想通過國際收購的方式來降低成本。”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也曾指出, 在澳大利亞建養牛場生産一升鮮牛奶的成本僅為20 多澳分(低於2 元人民幣),而娃哈哈在國內的鮮奶收購價每升超過3 元。 (記者 陸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