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虛胖”:國壽評級遭下調 國華人壽退保率達90

時間:2013-01-05 14:1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2012年已經過去,但遺憾的是,壽險業依舊身處“嚴寒”之中。日前,保監會主席助理黃洪以一句“壽險業‘虛胖’”道出了整個行業的現狀。在黃洪看來,“壽險業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中國經濟網編輯整理2012年壽險業數據發現,2012年,壽險行業保費增長乏力,但退保潮卻來勢洶洶,大中小型險企均難倖免。中國人壽2012年前三季度退保率從中報時的1.38%上升至2.08%,太保2012年前三季度退保金額幾乎達到該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的3倍。中小型壽險公司中,國華人壽退保率高達90%,10份保單有9份遭退保,讓人驚嘆。如此種種,形成了壽險行業的“虛胖”。

  對此,黃洪認為,儘管目前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但發展偏離了應有的使命,對百姓而言,很難買到合適的壽險産品。與此同時,標普12月24日宣佈將中國人壽的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至負面,壽險行業龍頭不被外資看好。

  黃洪:中國壽險業“虛胖”

  “壽險業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日前,在2012中國壽險發展與監管高層研討會上,黃洪指出,目前中國壽險業存在“虛胖”的情況,“上千個産品等待報批,但是老百姓卻抱怨買不到合適的壽險産品”。

  黃洪表示,儘管目前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但核心競爭力仍然不強,銀保産品收益率趕不上銀行存款收益率,且保險資金投資收益過度依賴資産市場,“未來五年將積極推進公司監管體制的改革、先進科技的應用、風險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人才完善”。

  黃洪剖析,“當前壽險業發展品質不高、佔金融資産比重偏低、核心競爭力發揮不足、社會認可度不高等問題,根源在於行業發展偏離了應有的使命”。

  “虛胖”軟肋之一:産品難獲百姓認同

  壽險市場的現實是,壽險産品數量越來越多,但適銷對路的卻很少,增長速度很快但發展方式粗放,市場競爭很激烈但競爭層次很低。黃洪認為,壽險業偏離人民群眾的期待,偏離了行業存大的價值,也就偏離了行業應有的使命。“(壽險公司)一年報備的産品幾千種。但老百姓抱怨,沒有適合我買的産品。”黃洪表示,壽險産品越來越多,增長很快,但發展程度很低。

  “不少國際投資者認為中國壽險公司長期銷售太過簡單的産品,公司更多地只提供儲蓄型産品,卻忽視儘管難以銷售但利潤率更高的保障型産品。”匯豐銀行亞太區保險行業首席分析師簡晉思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年拜訪了全球400家機構投資者後了解到,“在投資者眼裏,中國公司只是簡單地通過增加行銷員數量來提高新業務價值及保費,而不重視對行銷員進行系統化的培訓”。

  簡晉思表示,更有投資者擔心銀行係保險公司對險企有著長期威脅,可能蠶食銀保業務。在他們看來,大銀行為了拓展息差外的其他收入,會重點發展保險業務;相對於銀保渠道,投資者對於新業務價值的擔憂較少。相對市場保費而言,銀保渠道的新業務價值貢獻較小。總的來説,銀保渠道將逐漸失去市場份額,因為當産品變得複雜時,壽險産品將主要由保險經紀和獨立的財務諮詢顧問銷售,而擁有一小部分銀保業務份額的保險公司最終將逐漸失去這些市場份額。

  “虛胖”軟肋之二:保費增長乏力

  四大上市險企三季報顯示,雖然保費收入有增有減,但是卻並未出現明顯如破,保費增長依舊乏力。

  其中,中國人壽已賺保費2610.13億元,同比下降0.7%,較中報數據同比下降5.2%的增幅有所回升;中國太保已賺保費1145.65億元,同比增長7.6%;新華保險已賺保費776.21億元,同比增長4.1%,較中報同比增幅有所下滑。

  中國太保在行銷渠道上的變化引起了市場人士的關注。1-9月太保壽險行銷渠道保費同比增長11.2%,達到96.31億元,其中新單期交業務90.33億元,佔比93.8%。據該公司介紹,面對整個壽險行業的轉型發展困局,太平洋壽險個險條線在行銷體制、銷售模式和隊伍建設等多方面嘗試了創新。

  “虛胖”軟肋之三:退保潮來襲

  雖然2012年壽險行業的全年數據還未出爐,但根據已有的數據統計來看,今年壽險業增長低迷已成定局。8月30日,四大上市保險公司的半年報出爐,數據表明,壽險退保率驟增,保費增速放緩,其中中國人壽保費收入甚至出現負增長。數據還顯示,上半年,保險公司的退保金累計達362.19億元,同比大增21.84%。而根據保監會8月22日公佈行業數據,今年1月-7月,壽險實現保費收入5713億元,同比微降0.02%。

  2012年前三季度,壽險業四大巨頭退保額均有所增加。四家險企退保總額高達561.48億元。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前三季度退保金為299.51億元,同比增長8.33%,退保率從2012年中報時的1.38%上升至2.08%。中國太保則更嚴重,該公司前三季度退保金高達93.01億元,同比增加31.7%,已接近去年全年95.88億元的退保金總額,且這一金額幾乎達到該公司前三季度凈利潤(31.35億元)的3倍。

  行業低迷,退保潮不斷來襲,中小型壽險公司更是雪上加霜,其中尤以國華人壽為典型代表。2007年底開業的國華人壽,正在遭遇“衝規模”之後的“陣痛”,根據國華人壽2011年年報顯示,截至2011年底,該公司退保金額累計達28.82億元,而該公司同期的保費收入卻僅有31.39億元,退保金額已近同期保費收入,退保率高達90%,10份保單有9份遭退保。

  “虛胖”軟肋之四:國壽評級遭下調

  12月24日,標準普爾宣佈將中國人壽的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至負面。標普稱,調整中國人壽的評級展望,反映繼去年及今年經營表現轉弱,未來2年其資本水準或面對進一步壓力。自2011年以來,國壽凈利同比不斷大幅下滑,2012年第三季度,更是首次出現單季凈利潤虧損。同時,凈資産縮水也為國壽帶來了較大的償付能力壓力。

  標普信用分析師黃如白表示:“我們調整對中國人壽的評級展望反映出,繼2011-2012年運營表現趨弱後,該公司未來兩年的資本水準可能面臨進一步的壓力。近年來由於中國人壽持續擴張,投資市場波動,以及針對銀行保險銷售渠道的監管變化,該公司的資本水準有所惡化。考慮到中國國內資本市場潛在的繼續波動的可能,我們不確定何時中國人壽的運營表現能夠恢復至此前較強勁的水準。”同時,標普確認中國人壽“AA-”的長期本幣交易對手信用評級和保險公司財務實力評級,也確認該公司“cnAAA”的大中華區信用評級體系長期評級。

  標普稱,若未來兩年該公司的運營表現繼續弱化,使中國人壽的資本水準惡化至與其個體信用狀況評估“a”不相稱的水準,則可能下調其評級。若認為政府提供額外支援的可能性下降(出現這一情景的可能性很小),標普也可能下調其評級。相反,若中國人壽的運營表現改善至此前該公司所達到的水準,且其資本狀況趨穩,則可能將其評級展望調整至穩定。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