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共採購服務區落成典禮4日在武漢金融港舉行,而此間中國公共採購網的正式上線運作,則標誌著全國公共採購電子化平臺第一次正式亮相。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中財辦”)“進一步完善我國政府採購制度”課題組成員、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程遠忠表示,到“十二五”末,我國的公共採購領域“航母企業”有望初步成形。到2015年,建成中國最大的電子化公共採購交易和服務中心,採購規模達到4000億,實現服務産值40億元。
中財辦負責人蒲淳強調,加快平臺建設和互聯互通的步伐。其中包括,已建立電子化平臺的各試點單位在統一標準的指導下,加快與總平臺的聯網,最終形成全國性的電子化採購平臺交易;加強與國家相關部門如財政部、審計署、國家工商總局、海關總署的溝通、協調以及數據的對接,為相關政府部門提供數據和服務。
程遠忠4日向《經濟參考報》記者獨家透露,工商、稅務、商檢、銀行等部門和機構已經原則上同意向該平臺開放供應商的監管數據,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已啟動“電子招投標技術規範”調研,近期有望出臺相關文件,推動該平臺建設。
數據顯示,我國公共採購市場規模龐大。2011年,我國政府採購(僅指中央和各級黨和政府部門的採購)達到1 .13萬億,鐵路、交通、能源、水利、教育、醫療等公共部門採購超過4萬億,公共採購市場規模接近6萬億人民幣。
該平臺投資方、香港主機板上市公司“中國公共採購有限公司”的年報顯示,年內,該集團先後獲授權與湖北省、河北省、廣東省南海區、青海省、海南省等多地政府落實合作協議,在上述地區開發電子化採購平臺。3日,全國公共採購電子化平臺第二階段簽約儀式同時舉行,簽約方包括廣西、遼寧盤錦等政府採購中心、有色金屬交易市場項目等行業企業、中國高校伙食專業委員會等公共機構、法國夏鬥湖機場等海外採購方。
據介紹,中國公共採購網是依託中國規模龐大的公共採購市場,以政府採購電子化交易為核心,以電子化公共服務平臺為主要牽引和支撐,打造全流程、無縫隙、國際化的公共採購電子化服務體系,包括:公開招標等採購方式的基礎服務平臺、監管平臺、第三方增值服務平臺(如數字認證、徵信服務、供應鏈管理、定制移動服務、支付與結算、電子發票等)。
蒲淳指出,全國公共採購電子化平臺的建立,有助於推動陽光采購和陽光政府的建設,有效監督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的使用。上述公司多位高管解釋稱,未來該平臺一旦從地區試點推向全國,社會公眾將能從該平臺方便地查到每一筆採購的商品數量和金額,採購方也能通過比對該平臺的海量數據庫而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供應商則只需向該平臺繳納小額認證費而節省協議供貨模式中的鉅額“公關費用”,最終根治“天價採購”。(記者 梁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