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影視基地多虧損 無錫100億建“華萊塢”引爭議

時間:2012-07-12 09:01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提示

  份額萎縮至30%左右,2012年上半年中國電影整體性虧損;80%以上虧損,國內影視基地的日子不好過。但是,這樣的“橙色警報”似乎並沒有嚇退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産業園崛起的雄心,這座計劃投資百億元、號稱“華萊塢”的産業園在太湖之濱喊出了“北有懷柔,南有無錫”的口號。

  “華萊塢”開張大吉的好兆頭擋不住質疑之聲,在技術上贏不了美國、在價格上低不過泰國,“華萊塢”的市場空間又在何方?對“華萊塢”的追問,更是對中國電影産業發展路徑的艱難求索。

  距上海這個電影重地150公里遠的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産業園裏,江蘇華萊塢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娟近來一直忙著接待各電影製作公司的經理們。

  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産業園,又稱“華萊塢”,已于5月29日正式掛牌開園。園區總規劃面積6平方公里,以數字電影拍攝為龍頭,以數字後期製作為支撐,著力打造集電影拍攝、製作、發行、交易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數字影視産業基地。

  “我們的目標是在業界形成影響,做到‘北有懷柔,南有無錫’。”無錫市濱湖區區委書記朱渭平説。

  質疑

  國內80%以上影視基地虧損,“華萊塢”是不是重復建設或政績工程

  “華萊塢”為何如此有底氣?3月16日,國家廣電總局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作為兩者共建的國家級産業園,“華萊塢”計劃總投資達100億元,力爭通過3到5年的發展,實現年産值200億元。

  這驚人的100億元,令“華萊塢”甫一開工就遭質疑。據前瞻産業研究院資料,目前國內影視城已有千座。而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影視中心的調查顯示,國內80%以上的影視基地處於虧損狀態。在如此情勢下,“華萊塢”是不是“圈錢佔地”的重復建設,抑或“追求面子”的政績工程?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創意研究院執行院長魏鵬舉認為,在中國經濟走向疲軟的當前,沒有必要打造“華萊塢”,浪費稀缺的土地和資金。

  不過,“華萊塢”卻有不同看法。據園區行政部工作人員透露,100億元只是計劃追加的投資總額,是經過調研後得出的數字,大部分用於園區硬體和配套措施的建設。

  據了解,目前約有60家影視行業公司入駐園區,其中不乏名企,比如電影製作“大頭”特藝集團、唯一連續兩屆獲得艾美獎的北京倍飛視國際視覺藝術交流有限公司。而當紅電影《畫皮2》的3D製作公司——北京靈動力量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也于7月4日將總部落戶“華萊塢”。

  隱患

  定位與懷柔基地“撞車”,人才、技術難與國外匹敵,價格也無優勢

  在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鋒看來,雖然國內大半影視基地由於缺乏資金和收益正處於“不死不活”的狀態,但他卻看好“華萊塢”。“它的定位準確,符合電影産業的發展趨勢。”齊勇鋒説。

  無錫市政府在“華萊塢”的投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去年底,《無錫市加快文化産業發展的政策意見》出臺,明確該市今後將進一步加大對文化産業的投入力度。而更多民間資本的參與,比如10億元人民幣和1億美元規模的“大摩華萊塢基金”,也為園區企業的發展搭建起了金融平臺。

  “我們的硬體肯定是最好的!”有了資金的持續投入和保障,“華萊塢”顯然對在硬體設施方面有極大的信心。至於人才,朱渭平表示,濱湖區早就建立了影視動漫基地,培育了眾多人才資源。

  然而,齊勇鋒認為,當前的教育體制並不能提供足夠優質的影視創意和管理型人才。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也表示,國內影視製作人員的技術水準尚可,但藝術表現力仍達不到要求。就目前而言,“華萊塢”依然無法避免這個缺陷。正如一位工作人員坦言,“懂技術的不懂藝術,懂藝術的不懂技術”。

  更何況,“華萊塢”的定位並不獨特。2008年在北京懷柔落成的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同樣主打數字後期製作和國際影視基地兩張王牌,堪稱“華萊塢”最大的競爭對手。它依託北京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産業基礎,早已佔領大量的市場。據媒體報道,近3年國産票房過億大片中,一半以上都出自懷柔。“北京正成為亞洲的高端電影后期製作中心。”長期研究影視産業的藝恩諮詢公司如此分析。

  至於國外市場,“華萊塢”也無多少優勢。據藝恩諮詢公司透露,泰國後期製作公司由於“端到端”一條龍服務和較低價格一直備受青睞。而韓國後期製作公司HFR和MIX的殺入,使得中低預算的電影市場更加吃緊。

  與美國、加拿大等國相比,國內現有的技術難以匹敵。而在國際合作中,引進先進的國外技術幾乎是一種奢望。“後期特效製作也分工種,因為廉價,國內技術人員大多承擔勞動繁重、收益低的技術活,不具備高端競爭力。”特效導演張旭説,“國外也不可能將其核心技術告訴你,那是他們的賣點,最多給你過時的技術。”

  隨著動畫特效和電影特效逐漸合二為一,以水晶石為代表的動畫公司也在積極進入電影特效領域。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華萊塢”的未來,仍充滿很大的風險與隱患。

  出路

  現階段爭取更多企業入駐,帶動周邊産業發展轉型,增加稅收以回本

  據藝恩諮詢公司介紹,國內的影視基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産業園區模式,吸引影視産業元素集聚,提供專業影視拍攝、製作的場地、設備和服務,依靠收取場地出租和配套服務費用收益;另一類是旅遊園區模式,吸引休閒娛樂元素集聚,提供以影視創意內容為基礎的休閒娛樂服務。

  在齊勇鋒看來,“華萊塢”有央視無錫影視基地和原有的産業園基礎為良好的資源依託,適合進行以産業園為主的混合模式經營。這種盈利模式較為多元,可涉及旅遊服務、影視演藝、會展會議、影視培訓、交通物流、道具生産及服務、衍生品生産銷售等。“完整的産業鏈和上下游服務可以帶來綜合效益和聚集效益。”齊勇鋒説。

  對此,“華萊塢”工作人員表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為的就是吸引優質企業入駐,以集群效應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和轉型,增加稅收以收回成本。他表示,所謂的200億元産值,正是包括這些衍生産品和周邊産業的總收益。現階段,他們的目標是爭取“更多的企業入駐”,以形成集群效應。

  而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則更看重人才的培養:“硬體不是關鍵,人才才是。”而國際數字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也正是“華萊塢”瞄準打造的五大基地之一。

  兼顧硬體和軟體,發揮優勢集中影視製作資源,進一步吸引相關服務業資源集聚和發展,並促進基地品牌傳播,推動各相關産業發展,形成良性迴圈——這是對無錫“華萊塢”未來的期望。

  “盈利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長期投資的培育中,腳步寧可放慢點,”齊勇鋒説,“‘華萊塢’需要建立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更要實現人才的突破。”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