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應聘收銀員的名義到超市工作後,專偷消費者信用卡資訊製作假卡後盜取賣場商品;孕婦團夥借助大肚子之便,將超市的奶粉偷出銷贓……
昨天,中國商業聯合會發佈第三次零售安全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全國商業損失額增長16.7%達到2196億元,而由於內外盜勾結造成的商業損失金額就達到1386億元,最終消費者成為大部分商業損失的主要承擔者。
全國商業損失連年擴大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防損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防損委)介紹,本次調查的對象分別為商業零售企業的防損工作負責人和零售供應商相關負責人。調查覆蓋了26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調查共涉及13種零售業態和12類供貨品種。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1年統計公報,2011年全國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59552億,扣除城鎮餐飲收入額17901億,測算出城鎮商品零售額為141651億,按照本次調查得出的1.55%商業損失率計算,2011年商業損失額為2196億。
2011年我國商業損失率為1.55%,較2010年的1.56%無明顯改善。但是由於2011年我國城鎮商品零售額的快速增長,造成商業損失額進一步擴大。商業損失額連續3年以16.7%的複合增長率不斷擴大,加大了消費者負擔,擴大了批發商與零售商的矛盾,對規範流通領域的市場秩序非常不利。
內盜平均損失額增5倍
調查顯示,2011年內,外盜造成的損失佔商業損失63.1%,損失金額約為1386億元人民幣;其中內盜造成的損失最大。而從盜竊事件所造成的平均損失額看,內盜平均損失金額為263元/件,外盜平均損失金額為164元/件。而在2010年,內盜平均損失額為43.8元/件,僅一年時間損失額增5倍多。
現金丟失與賣場商品丟失是內盜損失的主要原因;而盜竊與惡意退貨是外盜損失的主要原因。
調查還發現:在造成內外盜損失中,內外勾結與團夥犯罪的案件正在增加,一些犯罪團夥呈現黑社會特質。盜竊手段日益智慧化,如:使用假信用卡、購物卡詐騙;犯罪團夥使用假身份證應聘收銀員,不偷商品和現金,只偷消費者銀行卡資訊,然後進行銀行資金盜竊;在一些大城市的24小時超市,夜間搶劫案不斷增加,有些直接傷害售貨員的人身安全。
供應商零售商連環轉嫁損失
“在零售業競爭日趨激烈、商業利潤率非常低的情況下,零售企業根本無法自擔2196億的商業損失,勢必將損失轉嫁給供應商。”防損委主任曹小寧表示,供應商同樣也不可能完全承接被轉嫁的損失。
而部分供應商的損失又轉嫁給了生産商。曹小寧表示,生産商為了競爭生存,在不能提高産品價格的情況下,就不得不通過降低産品品質,降低生産成本的辦法消化。這就導致了使用不達標、不合規的原材料進行生産,進而使得商品的品質大打折扣。“部分商業損失通過提高商品價格的辦法加以消化。最終,消費者成為商業損失的主要承擔者。”
調查顯示,62.7%的零售商表示超出商業損失指標的部分,由員工或供應商補償;還有近三成的零售商表示全部損失由員工或供應商分擔,而企業全部自身承擔商業損失的不到8%。
■對策
中國或將設商業防損師
“商業損失額巨大不僅僅是推動物價上漲的潛在隱患,也刺激低質、劣質和假冒的商品流入市場,並直接危害消費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防損委主任曹小寧表示,這個問題普遍存在,一些案件已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中國商業聯合會也已就此事向相關政府反映;同時也希望能借鑒國外商業協會與執法機關合作的經驗,與公安部門等共同打擊商業犯罪。
曹小寧表示,零售企業也應該與銀行系統合作,共同研究打擊信用卡犯罪和收銀員犯罪的問題。另外,零售企業加強防損培訓也很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安排,在中國職業大典修訂過程中,將討論增加商業防損師職業。曹小寧表示,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商業防損師已成為一個固定的職業,我國這一決策是對商業防損工作的重大支援,零售企業與供應商都希望這一安排能儘早實施。(記者 胡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