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市場最近波瀾紛起。從西王集團宣佈要力推自己的胚芽玉米油走遍12省市,到魯花集團限價令後的領漲、停漲,眾多品種競爭的熱鬧也好,寡頭壟斷的寂寞也罷,中國食用油市場充滿變數。西王、三星,山東油企不約而同甩掉“代工貼牌”的帽子,走上差異化賣油的道路。
傳統油固“塔基”新種油佔“塔尖”
在我國食用油市場上,新品種高端油目前的身份還是“家庭的第二瓶油”。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産品格局呈金字塔形:豆油、菜子油、棕櫚油三大油種仍然穩固“塔基”,小品種油佔著“塔尖”。
市民劉曉方患有高血壓,聽説吃橄欖油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好處,她不畏高價,吃了半年多。“只要對健康有好處,價格高也可以接受。”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小品種食用油逐漸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據不完全統計,1998年,中國進口的橄欖油只有150噸左右,2006年接近1萬噸。橄欖油的進口量正在以年均大約60%的增長速度進入中國市場。
而橄欖油只是小品種食用油的一種,近幾年,小品種食用油蜂擁而起,如玉米油、茶子油、稻米油、小麥胚芽油、翅果油、核桃仁油、杏仁油、沙棘油、松子油、葵花子油等等。
“現在的油,多得讓人分不清。以前都是拿個油瓶子到糧店買油,現在買大瓶送小瓶,想吃啥有啥。”在歷下大潤發,73歲的市民郭大媽感慨。
中華油脂網主編郭清保告訴記者,小品種油的發展速度是驚人的。“2004年、2005年,中國小品種食用油的總量也就四五十萬噸,去年光玉米油就50萬噸。”
不過,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但因為價格較高,在我國食用油市場上,新品種高端油目前的身份還是“家庭的第二瓶油”。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産品格局呈金字塔形:豆油、菜子油、棕櫚油三大油種仍然穩固“塔基”,小品種油佔著“塔尖”。
“中國一年的食用油消費量有2500多萬噸,其中豆油約1000萬噸,棕櫚油約600萬噸,菜子油約400萬噸,其他種類的油約500萬噸(當中花生油約200萬噸。)”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指出,目前全球食用油市場的當家油品是大豆油和棕櫚油,我國也不例外。
寡頭龍虎爭霸 新銳異軍突起
全國食用油市場已經形成了寡頭壟斷,基本上以大型外企和國企佔主導地位。不過,仍然有不少中小企業冒出來,它們採取了差異化的發展路線,如魯花專做花生油、西王專做玉米油。
雖然品牌眾多,但説中國的食用油市場被寡頭壟斷,絕非言過其實。凡是百姓能津津樂道的品牌,大部分都是寡頭們的傑作。
“福臨門”屬於中糧集團,“金龍魚”、“胡姬花”屬於益海嘉裏。在小包裝食用油領域,新加坡益海嘉裏集團穩居國內食用油市場首位,其旗下品牌佔據小包裝食用油的半壁江山。中糧集團旗下的“福臨門”佔據約12%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