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華社記者15日在山東威海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看到的來自臺灣的梅花鹿、長鬃山羊的日糧食譜。
“威海市已全面做好準備,將科學餵養,精心管護,確保兩對動物在新家健康幸福地生活。”威海市常務副市長趙熙殿告訴記者。
“民以食為天”,動物亦如此。威海市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王建松説,為了讓兩對臺灣“寶貝”一年四季都有健康新鮮的食料,威海、臺北、四川三地將共同為寶貝們的食譜貢獻力量,兩岸專家就此進行了多次溝通。
自2009年12月22日劉公島正式被確定成為梅花鹿和長鬃山羊入住地之後,經過1年多的醞釀,一張由威海、臺北、四川組合搭配的食品清單逐漸清晰。
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先後於去年和今年派出兩名獸醫兼飼養員前往臺灣接受健康保育和親情訓練,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與即將到威海的兩對“寶貝”朝夕相處,“摸清”它們的飲食習慣和臺灣餵養方法。
臺北市立動物園為劉公島提供了兩張日常食譜,上面除了明確標示梅花鹿、長鬃山羊每日食物種類、食糧、喂食時間,還有各種具體的提示,細緻到“樹葉置放于草架,地瓜簽和胡蘿蔔簽混合粒狀料放置於食盆、供水于水盆”等溫馨小貼士。
在16日搭載臺灣梅花鹿、長鬃山羊的貨機上,臺灣方面還將隨機帶來84箱構樹葉、山黃麻、桑葉、狼尾草,18包低蛋白粒料,2箱維生素、鹽磚。“這些來自臺灣的食材,是兩對動物一週左右的食量,將幫它們度過大陸生活的第一個適應周。”王建松説。
安全度過第一週後,兩對“寶貝”將逐漸開始食用大陸食料。威海、四川將兩地聯動,為它們提供“糧草”。
兩對“寶貝”食料基本一致。經專家考察論證,威海本地生長的桑樹、榆樹等完全符合梅花鹿、長鬃山羊對食料的要求。劉公島早前確定了“島外為主,島內為輔”的食料供應方案,後來為保證食料安全,改為“島內為主,島外為輔”。
美麗的劉公島拿出十多畝“黃金寶地”用於建設三個大棚,目前已種植桑樹苗近4000株、構樹苗4200棵,未來構樹將達到8000棵。此外,一座專業的冷風庫已建成,確保“寶貝”們在寒冷冬季也能吃到冷藏的新鮮葉子。
專業從事農林産品種植的四川德陽綠心農林産品有限公司被選為供應商。“來自德陽的首批構樹葉將在4月底5月初送來,彌補島上大棚6月前新葉還沒長出來的過渡期。”王建松説。
“我們在攀枝花、青藏高原、成都平原3個區域都種植了桑樹、構樹,完全生態養育,終年生長,只要威海需要,一年四季都可提供安全放心新鮮樹葉。”德陽綠心農林産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斌告訴新華社記者。
徐斌的公司在十年前就開始與臺灣農業企業和農民有所交流。“除了業務往來,也有兄弟情感的交流,深刻感受到兩岸交流熱絡帶來的發展機遇。”徐斌説,四川也是大熊貓的家鄉,真心希望臺灣梅花鹿、長鬃山羊在大陸繁殖的後代,也能到四川生活,與大熊貓共用“蜀地美景美食”。(記者 任沁沁 鄧衛華 陳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