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聲川給青年編導授課
今天一早,臺灣著名戲劇導演賴聲川來到北京市文聯,參加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和北京師範大學聯合舉辦的北京市優秀青年編劇導演研修班,學員是來自北京演藝集團、北京人藝、北京電視臺、北京市文聯等北京市藝術創作生産單位的青年主創。
賴聲川此次來京展演的新作《那一夜,在旅途中説相聲》好評如潮,此前,他創作的《寶島一村》也曾多次來京上演,反響強烈。他不僅創作經歷豐富,搬上舞臺的話劇題材更是花樣翻新,在傳統中融入創新精神。今天的交流會,賴聲川言及創作,從創作動機談起。他提出,“動機會決定一個作品的成敗”,這觀點一下子就勾起了臺下聽者興趣。
賴聲川舉了個現實小事開始解釋。他談到在臺灣曾經聽一位導演助理説起,看到導演在拍戲時忙著寫東西,細看一愣,原來是在寫上臺領獎時要説的致謝語。“這就活生生説明,動機影響創作,那位導演一邊拍腦子裏想得都是,怎麼拍才會讓評委覺得很牛,才會得獎,那樣,他可能會很在意鏡頭語言,最後作品中全部都是導演在耍炫耀。”
這個例子或許有點誇張,而賴聲川想告訴臺下同行的是:“我可以教你怎麼寫一個劇本,但我不能告訴你寫什麼,我也不能告訴你為什麼寫;我可以教你方法,但智慧那部分一定得是你自己的。你的眼睛看到有趣的東西才會創作。所以我説動機很重要,但我們很少重視它。”他提醒同行,創作者應該反省自己的雙眼,“那裏面有多少偏見?是不是充滿了概念和標簽?”
這樣的反省賴聲川在自己身上反覆進行,自己和自己對話,自己對自己開刀毫不留情。“我做這行幾年後,覺得創作是很痛苦的事情,於是我問自己,為什麼要經歷那些痛苦?因為我要把作品放到舞臺上,再追問下去,因為我覺得我的東西觀眾看了會對他們有幫助。我再反問,狗屁,真的嗎?其實我是有表現的慾望,因為我心裏不平衡,這下有點複雜了,要追溯到童年是不是被忽略了。要對自己開刀,一直追問下去。搞藝術的人多少有點不平衡的,我們做了一台戲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騙人吧,你有那麼偉大嗎?”
雖然這樣的對答永無止境,但賴聲川表示,“我可以保證,這樣的思考對各位是好的,你可以更清楚地知道接下來要做什麼。創作的動機就像光譜,一邊為己,一邊為人。為己的部分是要表現,要得獎,要賺錢;為人的部分,是希望作品對社會有好處。通常我們在中間。審視自己的位置,決定我們要做個禮物打開給觀眾看,還是在觀眾身上倒垃圾,讓觀眾在劇場裏變成被嘔吐的對象。”(記者金力維 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