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17日刊登投稿文章説,隨著兩岸都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都將接受嚴峻考驗。
文章摘編如下:
董大姐是深圳一家中小企業的負責人,年紀約莫45歲上下,獨立打拼,拜改革開放所賜,趕上了發展騰達的浪潮,事業愈作愈大,賺到好幾桶金;頭腦靈活,深思熟慮的她,正好又趁著騰籠換鳥的關卡,順利將産業轉型升級;雖偶爾被缺工荒困擾,但好在,企業體質還可以,營收保有相當水準。
公司有一定的規模,運轉上軌道,基本上沒有太多擔心煩惱的瑣事,除了銀發退休後,該怎樣養老這檔事之外!
有一天,她問我:“你們臺灣的退休養老制度好不好啊?”她曾經來臺灣遊玩過,看到公園裏面不少外勞,推著上了年紀的長者出來曬太陽,以為《禮運大同篇》描述:“幼有所養,老有所終”的境界在寶島實現。
我跟她解釋:“並沒有這麼完美啦,很多年輕一輩的夫妻,在外面辛苦打拼,成了標準的‘三明治族’,下有妻子兒女得照料,上有高堂父母要撫養,不得已,才會花點錢,把缺少自理能力的老年人送到療養院,請外勞幫忙照顧。”
語畢,她輕嘆了一聲,察覺她心裏的惆悵,我補充説:“可是臺灣有好幾間不錯的五星級養老院,某些獨立自主不想依賴晚輩,想過舒適自在生活的老人家,可喜歡在那裏過生活了咧!”
董大姐堆起滿臉愁容:“養兒養女都‘防’老,我也能體會他們自顧不暇的窘境,問題是人啊,到了一定年紀,難免會開始擔心一些事情;萬一啊,萬一啊……。”
語塞好幾秒,空氣霎時凝結,我不好意思亂插什麼話;恢復理性之後,她立刻替我算了一筆帳:“研究數據表明,目前大陸60歲以上人口已經佔了總人口的10.2%。20年後,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將高達23%。人口結構的變化,給中國目前的養老保障體系帶來很大考驗,你説説看,如果我不趁還有工作能力的時候多賺一點,未雨稠繆,將來可怎麼辦啊?”
説實在的,兩岸的社會保險體制,都各自遭遇了不少困難,財政左支右絀,績效江河日下,老百姓根本不可能靠著微薄的退休金度過余生!董大姐形容的貼切:“我們好像被時間巨輪強迫地推著往前,會走到哪?走到那裏之後,又是怎樣的光景,心裏完全沒個準。”
聽她這麼一説,換我悒鬱寡歡了,臺灣的經濟狀況近幾年更不好,我們這種高不成低不就,支領固定死薪水的六年級生(指1971年至1980年出生的臺灣人),才更要緊張害怕,那一個渾沌晦暗,但又快要到來的中老年日子……。(原文作者:師瑞德/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