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5日刊載臺灣新北市禾實的投稿文章,作者對於海峽兩岸風土、人情差異興味盎然。偶然一次機會,作者認識了一個上海大男孩,兩人慢慢成為知音,一起分享快樂,分享憂愁。
文章摘編如下:
大約10多年前,身邊有許多人都到大陸尋求發展,而在臺灣已有穩定工作的我,雖然不太可能逐鹿中原,但對海峽兩岸風土、人情的差異還是感到興味盎然。尤其幾次到大陸旅遊,看到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對對岸的發展還是存有無限的想像空間。
認識五香豆是在一個兩岸論壇裏,我們的話題就是從什麼是五香豆開始的,愛吃蠶豆的我才知道原來我們喜愛的是同一種食物,我們的友誼就從“吃”展開。我介紹臺灣的傳統小吃給他,他介紹江浙小菜給我,最初我們都借助網路圖片當輔助説明,後來熟稔了,就把自家菜色拍照上菜了!我發現“江浙菜”和“臺菜”的料理方式真的不太一樣,漸漸的五香豆竟然會做蚵仔煎,而我也會做清淡口味的東坡肉了。
五香豆是個溫文儒雅的上海大男孩,雖然學的是工程,但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的網路留言常常是我隨意送出一句話,卻換來一篇詞真意切的回覆。我常笑説,你們也活得太嚴肅了吧,這樣太累了!但也很肯定他實事求是的認真態度。
我們的聊天話題五花八門,我學的是生物,卻熱愛文學,我們可以從張愛玲聊到海洋微生物。我們可以一起評論兩岸的廣告、電視劇、科技新知。因為認識他,我開始看央視的各個頻道,甚至每年守在網路前看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