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林新人
隨著陸生元年的結束,如今,第二屆陸生已經入學一個多月了,雖然入學率比第一年有所升高,但限定的招生名額2000人依然遠未達到。
北京人常誠(化名),是剛到臺灣的第二代陸生。本科就讀于上海復旦大學心理係,曾在考研中失利,最終在臺灣大學實現了自己的哲學夢。
“我其實是一個有北大情結的人。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北大附中讀的,所以對那裏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但是,當我抽出專業課考試題時候,兩道題不會,我的心也就涼了。”常誠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由於壓力對情緒産生的負作用,他開始做運動和節食,試圖用減肥的方式來緩解壓抑情緒。同時,他也在繼續尋找著考研失利後的補救措施,直到某日在網路中閒逛時,偶然發現申請留學臺灣的資訊。
“當時瞬間覺得自己又有動力和希望了,就開始做申請。別人相對都有很長時間,而我卻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但總還是有了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感覺。”
由於今年是臺灣各大學第一年招收哲學系學生,所以他面對了比別的陸生更大的挑戰,沒有學長學姐的資訊,完全要靠一己之力完成所有申請資料的準備。
在常誠去臺灣之前,父母對他最多的囑咐是注意安全,尤其在與對岸民眾交往時,要謹慎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在這邊,已經不再是代表了我一個人,我周圍的同學會將我作為了解大陸的最好窗口。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我在這些人心裏就以為等價于大陸,這份壓力目前對我來説,還是相當大的。”
雖然做好了諸多心理準備,不過當常誠第一次走進臺大圖書館24小時自習室時,他還是驚呆了。
“不是説大陸院校的圖書館不好。”他一再解釋説,“只是這裡的環境在我眼裏實在很完美了,一看就是那種可以讓人有無限學習衝動的地方。”
張微(化名),就讀于臺灣政治大學2012級中文系,博士生。上海作協簽約作家,曾獲臺灣時報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冠軍。
來臺灣對她來講,最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一個脫離原來生活軌跡的“世外桃源”。 這樣的環境很適合一個作家拋開瑣碎的關係網,慢慢積累和沉澱。而且兩岸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也是一份珍貴的寫作素材。
“臺灣對陸生的政策還是會有很多是極不合理的,而這些問題一定會在某一時刻爆發。當然,我並不是以一個專業社會學角度來講的,只是基於一個作家的創作敏感性而言。”張微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不過她同樣十分肯定:陸生,尤其是剛剛經歷高考洗禮的本科生,將在他們在臺就學的一段較長的時間中,逐漸形成一道可以延續的不可小覷的力量來影響臺灣社會的方方面面。
面見馬英九
“三限六不”是由臺灣當局針對赴臺陸生規定的。“三限”指的是,限制採認大陸高教數量、限制來臺陸生總量和限制採認醫學學歷,“六不”指的是,不加分優待、不影響島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得在臺就業和不得報考公職。
由於這些限制,2011年9月首批陸生,原定招收2124名陸生赴臺就讀學士班和碩博士班,最後總共錄取1200多人,而實際註冊人數只有928人。
實際上,早在1985年,大陸就已經允許臺灣學生前來留學,但臺灣地區學生直到1990年代末,才被臺灣當局允許來大陸短期交換學習。
2007年開始,兩岸三通實現之後,兩岸之間交換學習才開始慢慢頻繁起來。
2011年4月10日,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才公佈了“臺灣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簡稱‘陸聯會’)2011年招收大陸學生規定及簡章”。
其中,藍綠陣營在臺灣地區“立法委”激烈衝突了幾年後形成的“三限六不”,實際上是兩個陣營妥協的結果。
“藍營主張對大陸開放教育資源,綠營則擔心地區教育資源被陸生搶佔。”賈士麟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陸生聯誼會長、本科生余澤霖,甚至向臺灣地區“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寫了“陳情表”。但吊詭的是,江宜樺居然不知道陸生可以赴臺讀書。這一度成為臺灣當地的負面談資。
今年4月,臺灣地區的“中華青年交流協會”主辦了“兩岸青年學生交流論壇”,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齣席論壇,聆聽陸生演講,並與陸生進行隨機交流。
邱辰和賈士麟都申請參加了這次活動,賈士麟還上臺進行了幾分鐘的簡短演講。
“參加論壇的人數大概有三百多人,陸生和臺灣學生比例大概為3比1。”邱辰介紹,許多陸生其實是衝著馬英九去的,“在臺學習時間只有半年到一年內地交換生比較多,我們這種正式的在臺讀書的陸生倒比較少。”
賈士麟很喜歡臺灣地區的民風,“臺灣人都很熱情,陌生人遇見很能聊得開,陌生人之間也很願意幫忙。”賈士麟向論壇主辦方提交的演講稿,就講了三個他親身經歷的臺灣人熱情相助的小故事,“很輕鬆就通過了”。
賈士麟回憶,上午馬英九在場時的三個演講,以及下午的包括他在內的三個演講,都沒有批評的聲音。他和邱辰兩人參加論壇共同的感受是,各方表達都很積極正面,馬英九也很和藹。
邱辰覺得自己文筆不好,所以沒有提交演講申請,“6個人的演講稿都是主辦方提前審核過的,不可能即興演講。”
上午與馬英九的互動中,雖然反覆舉手,邱辰和賈士麟還是沒能被主持人“相中”。而被相中的,也沒有提到陸生利益。
從隨後的媒體報道中看,有陸生批評馬英九夫婦“作秀”,但針對陸生利益的話題,則未見報道。
今年6月底,國臺辦副主任葉克冬在臺南出席兩岸高校交流會時,來自南部的陸生代表反映了健保(醫保)、打工、就業等涉及“三限六不”政策的問題。葉克冬希望“三限六不”政策能有適當的調整,醫療保險方面的制度也應儘快建立。
臺灣“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簡稱“健保”。以繳費互助、社會統籌、平等就醫為主旨的健保制度已在臺灣實行近20年,超過97%的民眾參保。
對此,馬英九今年以來多次表示,為了延攬到更多的大陸人才,應對“三限六不”措施進行檢討。
大三就在四川大學創立“魔方社團”的邱辰,如今作為“國立”交通大學的陸生聯誼會長,開始設想,是否可以成立一個臺灣陸生總社團,方便陸生更好地維權?但已經讀研二的他又説,“這僅僅是一個想法而已,畢竟明年畢業我就必須回大陸工作了。”
正在協助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葉家興編寫著作《陸生元年》的賈士麟,因為編書緣故,結識了不少陸生聯誼會組織者。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目前在臺灣,陸生人數多的學校成立陸生聯誼會比較快,人數少的則還沒有自己的聯誼會。因此,籌劃一個陸生在臺總社團比較難,起碼要每個學校先建立起來,才能‘聯盟’。”
雖然陸生聯盟的願望還很遙遠,但改變總是一點點在發生。因為幾個學校的負責人將陸生的要求反映給了臺灣“教育部”,從本學期開始,大陸研究生可以申請做當局研究項目以外的研究助理,主要是企業研究項目。
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説, 10月11日,臺灣當局將完成修法,把陸生身份由“停留”改為“居留”,從而享受“健保”權利。 ★(本刊記者/張君榮 崔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