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政治對話不能坐等“水到渠成”(臺海觀潮)

時間:2013-05-07 08:3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馬英九接受臺灣媒體專訪時表示,他對兩岸政策的做法是穩健但務實,可以看見成果的,目前兩岸正商談互設機構,教育和各方面的交流增加,若年底ECFA談判能把貨品貿易談完,整個情勢都會不一樣,“有沒有政治對話就沒有那麼大差別”。

  馬英九這番話,是在重申其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實際上是“只經不政、以拖待變”的兩岸政策。

  事實上,從上世紀80年代開放老兵探親,90年代初實現“汪辜會談”,到2008年兩岸“三通”以及簽訂以ECFA為里程碑的18項協議……哪一樁、哪一件離得開政治?聯繫到近期馬英九拒絕兩岸聯手保釣、與日本簽訂漁業協議,4月16日與美西學界進行視訊會議又重申“臺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夥伴,在區域和平享有共同價值和利益”等一系列言行,不難看出,馬英九避談兩岸政治議題,目的還是要讓美國人放心,讓民進黨無攻擊之靶。

  臺灣新同盟會會長許歷農4月20日在主持“展望中共習近平時代的兩岸關係”講座時指出,兩岸關係已處在關鍵時機,事緩則圓是對的,但必需考慮臺灣的發展,2016年選舉如何變化很難預料,這3年是關鍵,如果放棄,一旦變化,可能回到10年前,因此希望能好好把握這3年,鞏固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這位九旬長者的肺腑之言,不知馬英九聽到沒有?

  開展兩岸政治對話,不僅是為簽訂貨品貿易之類的經貿協議做些小修小補,更重要的是要與大陸共同探討並處理好兩岸的政治關係,探索出臺海兩岸能夠長治久安的相處之道,從而建立起一個不因臺灣內部變化而發生逆轉的兩岸和平發展機制。這是掌舵臺灣前途的政治人物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歷史留給馬英九的時間不多了,臺灣人民給了馬英九兩個任期8年的時間,如果還建立不起這樣一個機制,是否會愧對歷史?(作者為清華大學兩岸法政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