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廣網12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教授石正方的評論文章分析“兩會”釋出的大陸對臺政策資訊。文章指出,“兩會”報告重申中共十八大的對臺大政方針,詮釋了大陸對臺政策精神,並在相關表述上賦予新意,涉臺提案及建言中,除關注臺企轉型、兩岸貨幣合作等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面向外,更多的涉及推進兩岸文化、社會交流等面向。
全文摘編如下:
一年一度的“兩會”是大陸民眾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臺灣各界的廣泛關注。臺灣同胞不僅關注“兩會”釋出的大陸對臺政策資訊,也緊密關注“兩會”關於大陸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諸領域發展、變革的大政方針,體現兩岸經由過去30多年的交流合作,特別是2008年以來的緊密交流與合作,已結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並且愈益體認到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環境急劇變遷的大背景下,兩岸深化合作、建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共同實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事實上,臺灣同胞越來越自覺關注大陸的政經形勢、發展動態,並且越來越能夠予以客觀的、正面的評價,除了利益關切因素之外,更有兩岸交流長足發展所增進的情感因素、共識基礎和對兩岸和平發展、共同繁榮願景的樂觀期許。今年的“兩會”因恰逢中央領導層換屆而突顯重要性,“兩會”報告的涉臺內容更被視為大陸新一屆領導集體對臺政策的重要觀察點。
就本屆“兩會”涉臺內容(“兩會”報告和涉臺提案),筆者有如下觀察:
其一,“兩會”報告重申中共十八大的對臺大政方針。本屆“兩會”報告(包括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和賈慶林主席所作的政協工作報告)的涉臺內容簡要、凝練地重申了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對臺大政方針。十八大報告指出“和平統一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張“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基礎,為和平統一創造更充分的條件”。“兩會”報告則在充分肯定過去五年對臺工作重大成就的基礎上,強調要“堅持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全面加強與臺灣各界的交往、對話、合作,厚植共同利益,增進民族認同,融洽同胞感情,不斷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基礎”,體現了“兩會”對臺政策基調與十八大對臺政策方針的一致性。
其二,“兩會”報告進一步詮釋了大陸對臺政策精神,並在相關表述上賦予新意,表明以習近平為中心的新一代領導集體對臺政策新理念的形成。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強調的“在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與賈慶林主席在政協工作報告中所提出的“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團結奮鬥”,可以看作是對習近平總書記于日前舉行的“習連會”上關於“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表述的一種呼應。“中國夢”的實質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兩岸和平統一是中國夢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互利合作,和平發展則是兩岸同胞戮力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必由途徑。把兩岸和平統一提高到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加以認識和推動,更有利於凝聚海內外一切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的“正能量”,形成兩岸乃至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創造、同赴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好局面。就此而言,以和平發展促和平統一,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可謂是主導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新理念。落實到大陸的對臺工作,則要求持續推進兩岸交流、合作,“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社會基礎”,也即國臺辦王毅主任所言“穩步推進、全面發展”,包括拓展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以厚植共同利益,推進文化和社會交流以增進文化認同和情感認同;也包括在反對“臺獨”分裂主義、堅持“九二共識”共同立場的基礎上,推進與臺灣的政黨交流,以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為兩岸推進政治協商奠定基礎。
其三,“兩會”涉臺提案及建言中,除關注臺企轉型、兩岸貨幣合作等深化兩岸經濟合作面向外,更多的涉及推進兩岸文化、社會交流等面向,如涉臺婚姻、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發展、兩岸青年持續合作的動力與機制建構,以及兩岸簽署文化“ECFA”等議題,凸顯當前兩岸交流熱點議題向社會、文化領域延伸,呈現寬領域、多層次,深入發展的可喜態勢,同時也體現大陸各界對於務實兩岸交流,推進構建兩岸諸領域合作機制的熱忱。
2008年以來,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逐步積累互信,兩岸兩會恢復協商,並本著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推進商談,至今已簽署包括兩岸“三通”和ECFA在內的18項協議並取得多項共識,使兩岸交流與合作在制度、政策障礙的不斷突破下展現前所未有的活力。近年來的兩岸關係發展從動力和路徑的角度,可以説是兩岸官方的推動與民間努力相結合的模式,是“頂層設計”與“微觀基礎”的聯動格局。“兩會”的兩岸政策思路符合當前兩岸關係發展的局勢要求,理性務實又富有創新性,將有力促進兩岸關係的深化發展。
目前,兩岸交流與合作在經歷初期的破題後開始邁向“深水區”,面臨更多的機制性建設的問題,需要更堅實的政治互信基礎,需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但只要兩岸雙方以中華民族復興為共同願景,秉承互利合作、和平發展的原則,就會不斷增進共識和互信,共同創造,迎來兩岸美好的明天。(石正方: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