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企大陸籍人才崛起 臺籍管理層優勢在喪失?

時間:2012-05-24 08:41   來源:東南網

  昨日,臺灣104人力銀行發佈最新調查數據,有在大陸工作經驗的求職者中,只有9%自評“臺幹比較優秀”;有高達73%的人認為,“臺幹以前有優勢,但陸籍人才已經崛起”;15%認為,“沒有特別優秀,來自世界各國的人才很多”。從調查數據來看,臺幹的優勢似乎在慢慢喪失,為此,導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廈門臺商和臺幹,他們是否有這樣的危機意識?面對大陸的人才衝擊,他們如何保持自己的優勢呢?

  現狀:年輕臺幹福利慢慢被削減

  據導報記者了解,目前同樣的崗位,薪資水準臺灣大概是大陸的三倍。例如一個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倘若應聘大陸一個文員工作,每月薪資大概是1700元人民幣,而臺灣高校畢業生每月是23000元新台幣。不過,倘若臺灣人才到大陸就業,往往還能拿到比在臺灣更高的薪水,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有78%的大陸臺幹薪資高於臺灣,平均高出51%,只是,如今愈年輕的臺幹,薪資溢價幅度就愈小。

  在廈門一家臺資製造業工作的“80後”臺幹林義告訴導報記者,他的薪水比在臺灣時高一些但並不多,因為他所從事的行業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所以未來也沒有太多看漲的趨勢。而原本台籍幹部在住房等方面有些補貼,但是如今這部分福利也在慢慢地削減。

  不過,即使在待遇上沒有太多的誘人之處,林義仍然覺得大陸很有吸引力,他認為在大陸工作,可以借機遊遍廣大河山,增加人生閱歷,這比待在臺灣島內更能開闊眼界,他的理由得到了調查數據的印證。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有大陸經驗的上班族前往大陸工作的主因,首選“大陸市場潛力大”的佔52.3%,“增加工作歷練”佔49.6%,“公司安排”佔42.7%,“薪酬較優渥”佔37.4%,“兩岸競爭先卡位”佔25.3%,其他為“臺灣工作機會較少”佔26%,以及“大陸國際化”佔19%。

  趨勢:臺幹上司也可能是大陸員工

  在104人力銀行的調查中,臺幹們對於自身優勢的肯定正在慢慢地喪失,碩士學歷、派駐上海3年的人力資源臺幹説,大陸本地人才崛起,臺幹優勢只剩下苦幹實幹、刻苦耐勞,最早到、最晚走。派駐山東煙臺的電子業經理觀察到,很多臺幹面臨大陸員工從屬下變上司的窘境,最終因為公司沒有回任制度而回不去臺灣,即便回去了,也對原本的職務適應不良。

  對於想回臺灣而回不去這一點,廈門一家陶瓷公司的臺幹姜先生深有感觸,“我也曾想要回臺灣工作,但是每次回臺灣不久,老闆知道我有大陸的工作經驗,又會把我派到大陸來”。

  在廈門某大型公司擔任創意總監的臺幹齊先生,他對這個危機感倒不認同,“經驗值是一項技能,就像打仗一樣,新兵和老兵的差別擺在那,我想,臺幹們只要保持著進取的精神,後面的人就算一直追,也不一定能追趕得上”。齊先生把他這行的臺幹們比喻成“船長”,“為什麼老闆要請臺幹來當船長,而不是用GPS(全球定位系統)就可以了,因為關鍵時刻,經驗能夠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而林義認為,在他身邊的臺幹跟陸籍幹部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工作態度和執行力上,“對於製造業來説,這兩樣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覺得臺幹還是有優勢的”。

  原因:用臺幹成本會貴很多

  廈門京魚數位公司的臺商羅繼志,他在廈門從事的是創意産業,按理説,臺灣的創意産業比大陸更活躍,直接從臺灣挑幾個臺幹來,不是更好嗎?羅老闆卻説,他喜歡用大陸的新人。

  羅繼志説,他身邊的臺商朋友,也有不少人請臺幹來幫忙,但是臺幹們就算是按照臺灣的薪資水準“平行轉移”到廈門來,也還是“貴”了很多,而且公司還要負責其吃、住、行,每三個月要準備一張往返的機票讓他們回家,無形中增加了很多開支。

  倘若把雇傭臺幹的這筆錢花在培養大陸籍幹部身上,羅繼志覺得效果一點都不差,他的公司成立至今,並沒有請過一名臺幹,反而是向廈門及周邊的大學畢業生伸出橄欖枝,一個新人花三個月的時間進行觀察,再經過8個月的時間培養專業水準,這樣,基本上堅持下來的都能符合他的要求。羅繼志説,他們公司員工的流動性不大,而且員工們都做得挺開心的,而他採用臺灣的管理方式進行管理,給予員工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舞臺,同樣可以打造出不輸于臺幹的大陸人才來。(楊思萍)(《海峽導報》)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